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南溪(二首) 清辉泛悠悠,东与前溪合。 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境,忽有人烟杂。 我欲发棹讴,渔师肯相答。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光辉缓缓流动,向东与前方的溪流汇合。 菱叶之间点缀着荷花,风吹来,秋意飒飒。 长时间行走在这愁闷而寂静的环境中,忽然间出现了人烟的杂乱。 我想要划船唱歌,不知渔夫是否愿意回应。
注释:
- 清辉:指月光或水面的反射光。
-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
- 菱叶:菱角的叶子,常生长在水中。
- 秋飒飒:形容秋风的声音。
- 愁寂境:形容环境寂静而令人感到忧愁。
- 人烟杂:指人迹罕至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人的活动。
- 发棹讴:划船并唱歌。
- 渔师:渔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泛舟南溪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寂静中寻找人烟的渴望,以及对渔夫回应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泛舟南溪的景象,通过“清辉泛悠悠”和“菱叶间荷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氛围。诗中的“久行愁寂境,忽有人烟杂”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的孤独旅行后,突然发现人迹的惊喜和温暖。最后两句“我欲发棹讴,渔师肯相答”则展现了诗人对交流和回应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辉泛悠悠”:描绘月光或水面的反射光缓缓流动,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东与前溪合”:指水流向东与前方的溪流汇合,形成更广阔的水面。
- “菱叶间荷花”:通过菱叶和荷花的意象,增添了水面的生机和美感。
- “风来秋飒飒”:秋风的声音增添了季节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久行愁寂境”:长时间在寂静的环境中行走,感到忧愁和孤独。
- “忽有人烟杂”:突然发现人迹,带来惊喜和温暖。
- “我欲发棹讴”:诗人想要划船并唱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交流的渴望。
- “渔师肯相答”:期待渔夫的回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拟人:“清辉泛悠悠”中的“泛悠悠”赋予了清辉以人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菱叶间荷花”与“风来秋飒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通过对夜晚泛舟南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清辉:象征着宁静和美丽。
- 菱叶间荷花:象征着水面的生机和美感。
- 秋飒飒: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清辉”指的是什么? A. 月光 B. 水面的反射光 C. 星光 答案:B
-
“菱叶间荷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上的景色 B. 水面的景色 C. 田野的景色 答案:B
-
诗人在“久行愁寂境”后,突然发现了什么? A. 动物的踪迹 B. 人烟 C. 城市的灯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基的《天平山中》: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张羽的《静夜思》: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泛南溪》与杨基的《天平山中》: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高启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杨基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高启等多位明代诗人的作品,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高启诗集》:高启的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包括《泛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