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有作》

时间: 2025-01-06 12:56:43

楚国晚山霁,巴江春水生。

雨馀烟浪阔,天远暮云平。

若济惭非楫,临风想濯缨。

未能投组去,泉石负幽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国晚山霁,巴江春水生。
雨馀烟浪阔,天远暮云平。
若济惭非楫,临风想濯缨。
未能投组去,泉石负幽盟。

白话文翻译:

在楚国的晚山刚刚雨过天晴,巴江的春水正丰盈流淌。
雨后,烟雾弥漫,水面宽阔,远处的天空与暮云交汇成一片平和。
如果能渡过这片水面,我会感到惭愧,临风而立,想要洗涤我的缨带。
但我未能投弃钓竿,泉水石头却承载着我与幽静的誓约。

注释:

  • 晚山霁:晚上的山在雨过天晴后显得格外清晰。
  • 巴江:指的是巴蜀地区的江水,这里指代春天的水流。
  • 烟浪阔:烟雾与波浪交融,形成宽广的水面景象。
  • 暮云平:傍晚的云彩显得平坦而宁静。
  • :渡过,横渡水面。
  • :船桨,这里指代船只。
  • 濯缨:洗涤缨带,指的是古时文人对清雅风流的追求。
  • 投组:指的是投下渔网或钓竿。
  • 泉石:泉水与石头,隐喻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谊。
  • 幽盟:静谧的誓约,指与自然间的约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一松,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江南春季,正值花开水涨之时,诗人可能正游览于水边,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心中涌起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舟中有作》是一首充满春意和哲思的古诗。全诗通过描绘楚国的晚山与巴江的春水,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机。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诗人传达了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诗的开篇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山水景象,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若济惭非楫”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渡水的方式并非单靠船桨,而是需借助风的力量,象征着在生活中,往往需要外在的助力和内心的自省。而“未能投组去”则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分隔,尽管内心渴望远行和追求,但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的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思考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国晚山霁:描绘楚地的晚山,雨后天晴,清晰可见。
  2. 巴江春水生:春天的巴江水流丰盈,生机勃勃。
  3. 雨馀烟浪阔:雨后波浪宽广,烟雾缭绕,展现自然的辽阔。
  4. 天远暮云平:傍晚的云彩悠然自得,天空显得开阔。
  5. 若济惭非楫:若能渡水,心中却感到惭愧。
  6. 临风想濯缨:在风中思考洗净缨带的愿望,象征追求清雅。
  7. 未能投组去:未能放下钓竿,象征对理想的追求未能实现。
  8. 泉石负幽盟:泉水与石头承载着与自然的深厚誓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人与理想之间的挣扎。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内心的惆怅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晚山:象征宁静与安详,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沉思。
  2. 春水: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新的开始。
  3. 烟浪:象征变化与不确定,反映出内心的迷茫。
  4. 暮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引发对未来的思考。
  5. 泉石:象征与大自然的约定,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江”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江水? A. 淮河
    B. 黄河
    C. 巴蜀地区

  2. 诗句“雨馀烟浪阔”中“烟浪”指的是什么? A. 烟雾与波浪
    B. 雨水与风
    C. 夜空与星辰

  3. “未能投组去”一句中,“组”是指什么? A. 船
    B. 渔网或钓竿
    C. 书籍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人对大自然的壮丽感受,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 李白《庐山谣》:在对自然的描绘中,更多的是对人生态度的豪情与壮志,与陈一松的细腻感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