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田文墓》

时间: 2025-01-06 22:49:46

当年闻奏雍门琴,话著池台泪满襟。

何况今朝陵谷畔,池台无迹可追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田文墓
作者:陈洎 〔宋代〕

当年闻奏雍门琴,
话著池台泪满襟。
何况今朝陵谷畔,
池台无迹可追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人回忆起在雍门听琴的日子,因而在池台边泪流满面。如今站在陵墓旁,池台的痕迹已无从寻觅,昔日的美好已成追忆。

注释:

  • 雍门琴:指的是一种古琴,雍门为古地名,象征着诗人曾经听琴的地方。
  • 池台:指的是水池和台阶的组合,常用来形容古代园林中的景致。
  • 泪满襟:形容悲伤到流泪,湿透衣襟。
  • 陵谷:指的是陵墓与山谷,象征着生死的对比。
  • 无迹可追寻:表示已无从找到昔日的景象。

典故解析:

“雍门琴”出自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琴声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与思绪。诗中提到的“池台”是古代园林中的常见景致,代表诗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洎,字仲弓,号石庵,南宋诗人,以诗歌和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诗人可能在某个特定时刻回忆起往昔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因而产生了对失去的感慨,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记忆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过田文墓》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展现出对时间流转的无奈与对美好记忆的珍惜。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当年闻奏雍门琴”,这不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更是对友谊的怀念。琴声悠扬,似乎在耳边回响,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暖与亲密。然而,转眼间,时光已逝,“泪满襟”则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感伤与流露的情感。

进入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站在“陵谷”之畔,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池台无迹可追寻”,诗人意识到曾经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所有的美好都已消逝,留下的只有空旷与失落。整首诗在对比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谊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当年闻奏雍门琴:回忆过去在雍门听琴的时光,暗示那时的快乐。
    • 话著池台泪满襟:因忆起往昔的美好而泪流满面,表达了情感的激荡。
    • 何况今朝陵谷畔:如今站在陵墓旁,感受到生死的对比。
    • 池台无迹可追寻:昔日的美景已无从寻觅,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当年”与“今朝”,“泪满襟”与“无迹可追寻”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
    • 比喻:雍门琴与池台象征着过往的美好,陵谷则象征着死亡与遗忘。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记忆的珍惜,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交流,代表了美好的回忆。
  • :象征着悲伤与怀念,表明对失去的惋惜。
  • 池台:代表着过往的美好时光,如今已不可追寻。
  • 陵谷:象征生命的终结,生死之间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雍门琴”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音乐与情感
    C. 失去的美好

  2. 诗人“泪满襟”的原因是什么?
    A. 伤心往昔
    B. 朋友离去
    C. 生活困境

  3. “池台无迹可追寻”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去的失落
    C. 对生命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洎与苏轼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苏轼的作品更多体现出洒脱与豁达,而陈洎则更加悲伤与缅怀。两者的意象和情感都反映出对美好过往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