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秋夜 叶小鸾 〔明代〕 蛩声泣罢夜初阑。香润彩笼残。多情明月相映,一似伴人闲。灯蕊细,漏声单。透香寒。萧萧瑟瑟,恻恻凄凄,落叶声乾。
白话文翻译: 蟋蟀的哀鸣声停歇后,夜色刚刚开始深沉。香炉中的香气渐渐消散。多情的明月与之相映,仿佛在陪伴着人们闲适。灯芯细长,滴漏声单调。透出淡淡的寒意。风声萧瑟,落叶声干涩,一切都显得凄凉。
注释:
- 蛩声:蟋蟀的叫声。
- 夜初阑:夜色开始深沉。
- 香润彩笼残:指香炉中的香气渐渐消散。
- 灯蕊细:灯芯细长。
- 漏声单:滴漏声单调。
- 透香寒:透出淡淡的寒意。
- 萧萧瑟瑟:形容风声。
- 恻恻凄凄:形容凄凉的气氛。
- 落叶声乾:落叶声干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小鸾,明代女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风格细腻婉约。此诗描绘秋夜的寂静与凄凉,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孤独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夜晚的寂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孤独和凄凉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寂静与凄凉。诗中,“蛩声泣罢夜初阑”一句,以蟋蟀的哀鸣声停歇来暗示夜色的深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多情明月相映,一似伴人闲”则通过明月的形象,赋予夜晚以温情,仿佛明月在陪伴着孤独的人。后几句通过“灯蕊细,漏声单”等细节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感。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凝练,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凄凉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蛩声泣罢夜初阑”:以蟋蟀的哀鸣声停歇来暗示夜色的深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
- “香润彩笼残”:指香炉中的香气渐渐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深沉。
- “多情明月相映,一似伴人闲”:通过明月的形象,赋予夜晚以温情,仿佛明月在陪伴着孤独的人。
- “灯蕊细,漏声单”:通过灯芯细长和滴漏声单调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感。
- “透香寒”:透出淡淡的寒意,增强了夜晚的凄凉氛围。
- “萧萧瑟瑟,恻恻凄凄,落叶声乾”:通过风声和落叶声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凄凉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多情明月相映”,将明月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萧萧瑟瑟,恻恻凄凄”,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凄凉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意象分析:
- 蛩声:蟋蟀的叫声,象征夜晚的寂静。
- 明月:象征温情和陪伴。
- 灯蕊:象征夜晚的寂静和孤独。
- 落叶声:象征季节的变迁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蛩声泣罢夜初阑”一句中的“蛩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蟋蟀的叫声 C. 鸟鸣声
- 诗中“多情明月相映”一句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温情和陪伴 C. 寒冷
- 诗中“萧萧瑟瑟,恻恻凄凄”一句中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描绘秋夜的寂静与凄凉,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孤独的感受。
诗词对比:
- 叶小鸾《诉衷情 秋夜》与杜牧《秋夕》: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但叶小鸾的诗更加细腻婉约,而杜牧的诗则更加含蓄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女诗人诗选》:收录了叶小鸾等明代女诗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