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月 寓点绛唇赋潇湘渔父》

时间: 2025-01-01 12:00:27

来剪莼丝,江头一阵鸣蓑雨。

孤篷归路。

吹得蘋花暮。

短发萧萧,笑与沙鸥语。

休归去。

玉龙嘶处。

邀月过南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月 寓点绛唇赋潇湘渔父 张辑 〔宋代〕

来剪莼丝,江头一阵鸣蓑雨。孤篷归路。吹得蘋花暮。短发萧萧,笑与沙鸥语。休归去。玉龙嘶处。邀月过南浦。

白话文翻译:

来到江边剪取莼菜,江上突然下起了带着斗笠的雨。独自乘着小船归去,风吹得蘋花在黄昏时分飘落。短发随风飘动,笑着与沙滩上的海鸥对话。不要急着回去,在玉龙(指马)嘶鸣的地方,邀请月亮一起过南浦。

注释:

  • 莼丝:指莼菜,一种水生植物。
  • 鸣蓑雨:指雨声,蓑衣是古代农民或渔夫用来防雨的衣物。
  • 孤篷:指独自一人的小船。
  • 蘋花:一种水生植物的花。
  • 萧萧:形容风吹动头发的声音。
  • 沙鸥:沙滩上的海鸥。
  • 玉龙:这里指马。
  • 南浦:地名,泛指江边的某个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父在江边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或隐居时所作,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渔父在江边的日常生活,通过“剪莼丝”、“鸣蓑雨”、“孤篷归路”等意象,展现了渔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中的“短发萧萧,笑与沙鸥语”表达了渔父的豁达和与自然的亲密无间。最后两句“休归去。玉龙嘶处。邀月过南浦”则展现了渔父对夜晚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剪莼丝”:诗人来到江边剪取莼菜,展现了渔父的日常生活。
  2. “江头一阵鸣蓑雨”:江上突然下起了雨,雨声如同斗笠的声音,增添了诗意。
  3. “孤篷归路”:独自一人乘着小船归去,表达了渔父的孤独。
  4. “吹得蘋花暮”:风吹得蘋花在黄昏时分飘落,增添了诗的意境。
  5. “短发萧萧”:形容风吹动头发的声音,展现了渔父的自然状态。
  6. “笑与沙鸥语”:渔父笑着与沙滩上的海鸥对话,表达了与自然的亲密。
  7. “休归去”:不要急着回去,表达了渔父对当前时光的珍惜。
  8. “玉龙嘶处”:在马嘶鸣的地方,指渔父停留的地方。
  9. “邀月过南浦”:邀请月亮一起过南浦,展现了渔父对夜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笑与沙鸥语”,将沙鸥拟人化,表达了渔父与自然的亲密。
  • 比喻:如“玉龙嘶处”,将马比喻为玉龙,增添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渔父的形象,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莼丝:象征着渔父的日常生活。
  • 鸣蓑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幻和渔父的生活环境。
  • 孤篷:象征着渔父的孤独和自由。
  • 蘋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渔父的生活状态。
  • 沙鸥:象征着渔父与自然的亲密。
  • 玉龙:象征着渔父停留的地方和期待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莼丝”指的是什么? A. 莼菜 B. 丝绸 C. 草丝 答案:A

  2. “鸣蓑雨”中的“蓑”指的是什么? A. 斗笠 B. 雨衣 C. 蓑衣 答案:C

  3. 诗中的“玉龙”指的是什么? A. 龙 B. 马 C. 玉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父》(张志和):同样描绘渔父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渔父》(张志和)与《南浦月 寓点绛唇赋潇湘渔父》(张辑):两者都描绘了渔父的生活,但张志和的诗更加注重表达渔父的哲理思考,而张辑的诗则更加注重表达渔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