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秋晚忆两姊 作者:叶小鸾 〔明代〕
情脉脉。帘卷西风争入。漫倚危楼窥远色。晚山留落日。芳树重重凝碧。影浸澄波欲湿。人向暮烟深处忆。绣裙愁独立。
白话文翻译:
情感深沉。帘子卷起,西风争相进入。随意倚靠在高楼上,远望景色。傍晚的山峦留住落日。芳香的树木重重叠叠,凝结着碧绿。影子浸入清澈的水波,仿佛要湿润。人在暮色深处回忆。绣着花纹的裙子,忧愁地独自站立。
注释:
- 情脉脉:形容情感深沉。
- 帘卷西风:指帘子被西风吹起。
- 危楼:高楼。
- 窥远色:远望景色。
- 晚山留落日:傍晚的山峦留住落日。
- 芳树重重凝碧:芳香的树木重重叠叠,凝结着碧绿。
- 影浸澄波欲湿:树木的影子浸入清澈的水波,仿佛要湿润。
- 暮烟深处忆:在暮色深处回忆。
- 绣裙愁独立:绣着花纹的裙子,忧愁地独自站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小鸾,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词中可感受到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是她晚秋时节怀念两位姊妹的作品,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日的傍晚,诗人独自在高楼上,远望景色,心中涌起对远方姊妹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秋日的景色和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的傍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高楼上的所见所感。诗中“情脉脉”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而“帘卷西风争入”则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猛烈。诗人通过“漫倚危楼窥远色”和“晚山留落日”等句,展现了秋日傍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最后两句“人向暮烟深处忆,绣裙愁独立”,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姊妹的深切思念和独自一人的忧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情脉脉”:直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 “帘卷西风争入”: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猛烈。
- “漫倚危楼窥远色”:展现了诗人随意倚靠在高楼上,远望景色的情景。
- “晚山留落日”:描绘了傍晚的山峦留住落日的美丽景色。
- “芳树重重凝碧”:通过芳香的树木重重叠叠,凝结着碧绿的描绘,展现了秋日的生机。
- “影浸澄波欲湿”:树木的影子浸入清澈的水波,仿佛要湿润,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人向暮烟深处忆”:表达了诗人在暮色深处回忆远方姊妹的情感。
- “绣裙愁独立”:最后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姊妹的深切思念和独自一人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影浸澄波欲湿”,将树木的影子比喻为浸入水波,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拟人:如“帘卷西风争入”,将西风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猛烈。
- 对仗:如“芳树重重凝碧”与“影浸澄波欲湿”,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日的傍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高楼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远方姊妹的深切思念和独自一人的忧愁。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着秋日的到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 危楼:象征着诗人孤独的处境。
- 晚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 芳树:象征着秋日的生机和美丽。
- 澄波:象征着清澈和宁静。
- 暮烟:象征着诗人的回忆和思念。
- 绣裙: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帘卷西风争入”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春日的温暖 B. 秋日的凉爽 C. 夏日的炎热 D. 冬日的寒冷 答案:B
-
诗中“芳树重重凝碧”中的“凝碧”指的是什么? A. 树木的绿色 B. 水波的清澈 C. 天空的蓝色 D. 花朵的红色 答案:A
-
诗中“人向暮烟深处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通过秋日的景色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秋思》张籍:通过秋日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秋夕》杜牧与《谒金门 秋晚忆两姊》叶小鸾:两首诗都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杜牧的诗更加注重景色的描绘,而叶小鸾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叶小鸾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她的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牧的诗作,可以与叶小鸾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