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林春早玉烟新,未许风光殿后尘。留得维摩方丈在,碧纱遮护散花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长林早春时节,玉色的烟雾缭绕,显得格外清新。这里的景色不容尘埃打扰,特别是宫殿背后的花园更是宁静。维摩大士的身影依然留存,他的存在像碧纱一样,守护着那些散落的花朵,仿佛在保护着这份春意盎然的美丽。
注释:
- 长林:指长长的树林,象征春天的生机。
- 玉烟:形容春日的晨雾,轻柔如玉的烟雾。
- 未许:不允许。
- 风光:美好的景色。
- 殿后尘:指宫殿后面的尘埃,意在突出清幽的环境。
- 维摩:指维摩诘,是佛教中著名的菩萨,象征智慧和宁静。
- 方丈:指修道之地,或僧侣的住处。
- 碧纱:形容清澈的纱幕,似乎在保护花朵。
典故解析:
维摩诘(Vimalakirti)是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中的人物,代表着深厚的智慧与慈悲。他常常在家中静坐,与佛教徒讨论深奥的法理,是一种超脱世俗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昱,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元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开篇的“长林春早玉烟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树林在晨雾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清新,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接下来的“未许风光殿后尘”则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珍视,诗人希望这一切能够保持清纯,不受尘世的污染。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维摩大士的意象,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维摩大士的存在暗示着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向往,象征着一种清静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碧纱遮护散花人”,既是对自然美的保护,也可看作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清新的语言以及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林春早玉烟新:春天刚到,树林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晨雾如玉般轻柔。
- 未许风光殿后尘:不允许尘埃玷污这美丽的风景,强调了对自然清新的珍视。
- 留得维摩方丈在:提到维摩大士,象征着智慧与宁静,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 碧纱遮护散花人:用碧纱保护花朵,隐喻对于纯粹美好事物的保护与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晨雾比喻为“玉烟”,形象生动。
- 对仗:如“长林春早”与“未许风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对维摩大士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传达了隐逸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长林:象征着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 玉烟:代表春天的温柔与恬静。
- 维摩:象征智慧和超脱,反映出对佛教哲理的向往。
- 碧纱:象征保护与珍惜,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守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维摩”指的是哪位人物? A. 唐僧
B. 维摩诘
C. 释迦牟尼 -
“未许风光殿后尘”中的“风光”指的是什么? A. 风景
B. 风声
C. 风俗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首诗都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自然之美,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全集》
- 《维摩诘经》
- 《古典诗词赏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