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遣兴呈郭次张》
时间: 2025-01-14 21:0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游佳节负清明,
禁籞芳菲未遍经。
杨柳堆烟犹冉弱,
杏花著雨半飘零。
街头车马来还去,
客里壶觞醉复醒。
賸喜祥林洗尘土,
吴山相对眼偏青。
白话文翻译:
在这疲惫的游历中,我在清明佳节时感到无奈,春日的繁花似乎还没有完全绽放。杨柳在烟雾中依旧显得纤弱,杏花在细雨中飘零得不成样子。街头车马往来不断,客人们在酒杯中醉了又醒。最后,我却在祥和的林间洗去尘土,远处的吴山在眼前显得更加青翠。
注释:
字词注释:
- 倦游:疲惫的旅行。
- 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清明节。
- 禁籞:禁止的宴会或聚会,此处引申为清明时节尚未完全享受春色。
- 冉弱:形容杨柳的细弱和柔嫩。
- 著雨:沾湿,指杏花被雨水打湿。
- 賸喜:剩下的喜悦。
- 祥林:祥和的森林或树木,象征宁静。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祭祖扫墓的日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诗中提到的杨柳与杏花,常常与春天和清明时节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洪,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较广,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中的小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明节期间,作者在旅途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又因天气未明而生出几分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清明节的重视以及对春日气候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清明遣兴呈郭次张》通过对清明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春日中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倦游佳节负清明,禁籞芳菲未遍经”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失落与无奈,虽然是佳节,但身心疲惫,未能完全沉浸于春天的美好之中。接下来的“杨柳堆烟犹冉弱,杏花著雨半飘零”描绘了春日景色的细腻,杨柳的柔弱与杏花的飘零,暗含了生命的脆弱与春天的短暂。街头的车马声与酒杯中的醉醒,更显示出诗人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纠结。最后两句“賸喜祥林洗尘土,吴山相对眼偏青”则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美好,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体来看,诗歌情感丰富,意象生动,表现了一种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游佳节负清明:在疲惫的游历中,清明节的到来让我感到无奈。
- 禁籞芳菲未遍经:春花尚未盛开,我却无法尽情享受这美好。
- 杨柳堆烟犹冉弱:杨柳在烟雾中显得瘦弱而柔弱,象征春天的脆弱。
- 杏花著雨半飘零:细雨中杏花飘零,反映出春天的无常。
- 街头车马来还去:街上的车马川流不息,象征繁忙的生活。
- 客里壶觞醉复醒:客人在酒席上醉了又醒,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无奈。
- 賸喜祥林洗尘土:我在祥和的森林中洗去尘土,寻找内心的宁静。
- 吴山相对眼偏青:远处的吴山在眼前显得愈加青翠,象征新的希望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比作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 拟人:杨柳、杏花等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渲染力。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为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春日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向往。清明节的背景让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在繁华中追寻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生命的柔弱与脆弱。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但短暂。
- 车马:象征繁忙的生活与无奈。
- 壶觞: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节是什么?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
“杨柳堆烟犹冉弱”中的“冉弱”指的是: A. 繁茂
B. 脆弱
C. 强壮 -
诗人最后对吴山的描述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宁静与希望
C.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与人们的情感,但侧重于国事与民生的忧虑。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命力表现离别的伤感,主题与李洪的诗歌有些相似,但情感表达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详细解析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
- 《宋代诗人传》—— 介绍宋代重要诗人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