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忠显》
时间: 2025-01-06 10:4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昔京都昼掩关,墨云黄雾塞人寰。
南城扫雪迎耶律,北道闻风拜禄山。
不为身谋心皎皎,已终臣事意闲闲。
何人得与高名交,千古常山谅可班。
白话文翻译:
回想昔日京都的白昼,关隘紧闭,
墨色的云和黄雾遮蔽了人间。
南城的雪被扫去,迎接耶律部落,
北道传来风声,拜见了禄山。
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我心明澈;
已经完成了对君主的忠诚,心境悠闲。
谁能与我分享这高洁的名声,
千古的常山,恐怕也可以归入我的名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念昔:回忆以前。
- 京都:指当时的首都,即汴京(今河南开封)。
- 掩关:关闭关隘,意味着天色已晚,无法出入。
- 墨云黄雾:形容天气阴沉,雾霾弥漫。
- 耶律:契丹族的一个部落。
- 禄山:指安禄山,唐朝的叛将。
- 皎皎:洁白、明亮。
- 闲闲:心情安闲、平静。
典故解析:
- 常山:常山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名将,象征着高洁的名声和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寅,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历史人物及事件,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挽刘忠显》是胡寅在悼念刘忠显之际创作的一首诗,刘忠显是当时的一位忠臣,因其忠贞不屈而受到后人敬仰。诗中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挽刘忠显》通过回忆历史事件,借景抒情,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与感慨。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个阴沉的京都,暗示着当时政局的动荡与不安。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南城的扫雪和北道的风声,表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心的浮沉。诗人强调自己的忠诚与清白,表明自己并非谋求个人利益,而是以忠心报国,心态安闲。这种对忠义的宣扬,再加上对高洁名声的渴望,形成了全诗的核心思想。结尾处的常山典故,既是对历史忠臣的致敬,也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忠诚精神的高度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念昔京都昼掩关:回忆往昔京都的白天,关口已经关闭,暗指动荡的政局。
- 墨云黄雾塞人寰:描述了阴沉的天气,象征着充满压迫感的环境。
- 南城扫雪迎耶律:南城的雪被扫去,象征着外族的威胁与入侵。
- 北道闻风拜禄山:提及安禄山,暗示叛乱的风声。
- 不为身谋心皎皎:强调自己内心的清白与忠诚。
- 已终臣事意闲闲:表明忠诚于国的心情,内心宁静。
- 何人得与高名交:感慨自己能够与忠臣的名声相提并论。
- 千古常山谅可班:以常山为比,传达对忠贞不渝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墨云黄雾”比喻当时的政局黑暗。
- 对仗:如“南城扫雪迎耶律,北道闻风拜禄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臣刘忠显的怀念与对忠诚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忠诚与高洁的精神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都:象征权力中心,反映政治状况。
- 墨云黄雾:代表压抑与动荡。
- 南城与北道:地理意象,象征外族入侵与内心的忧虑。
- 常山:象征忠诚与高洁的名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怎样的?
- A. 晴天
- B. 阴沉
- C. 多云
- D. 雨天
-
诗人为何强调自己的心“皎皎”?
- A. 为了显示自己的名声
- B.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
- C. 为了表达对他人的羡慕
- D. 为了隐瞒自己的私心
-
常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忠诚与高洁
- C. 权力
- D. 亲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挽刘忠显》均表达了对国家与历史的深切关注,但前者更多表现了个人对国家沦陷的忧虑,而后者则是对忠臣的怀念与理想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对忠诚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选编了众多宋代诗人的作品。
- 《诗词基础知识》 - 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