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鹧鸪词》
时间: 2024-09-19 21:1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鹧鸪词》
作者:柳宗元
楚越有鸟甘且腴,
嘲嘲自名为鹧鸪。
徇媒得食不复虑,
机械潜发罹罝罦。
羽毛摧折触笼籞,
烟火煽赫惊庖厨。
鼎前芍药调五味,
膳夫攘腕左右视。
齐王不忍觳觫牛,
简子亦放邯郸鸠。
二子得意犹念此,
况我万里为孤囚。
破笼展翅当远去,
同类相呼莫相顾。
白话文翻译
楚国和越国有一种鸟,肉质鲜美,名为鹧鸪。鹧鸪自以为得名为“鹧鸪”而感到自豪。为了得到食物,它不再考虑危险,贪婪地潜入捕鸟的器械中。它的羽毛被摧毁,遭到捕捉,最终被困于笼中。烟火的炊烟惊动了厨房,庖厨忙着准备美味佳肴;锅前的芍药花调配着五种味道,厨师不停地左右查看。齐王舍不得用嘴去啖食牛肉,简子也曾放走邯郸的鸠。虽然这两位得志之人依旧怀念曾经的自由,何况我这万里之外的孤独囚徒。破笼展翅我应当远去,同类相呼却又不相顾。
注释
- 鹧鸪:一种鸟,肉质鲜美,古人常用作食材。
- 徇媒:指为了追逐食物而不顾危险。
- 罝罦:捕鸟的器械,表示被捕获的状态。
- 鼎前芍药:意指厨房中调味的情景,芍药是一种花卉,此处形容厨房的美好氛围。
- 齐王:齐国的国王,传说中对动物有怜悯之心。
- 简子:古代的一个隐士,象征放走不屑羁绊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与王勃、贾谊并称为“初唐三杰”。柳宗元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辞藻而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在政治上曾遭贬,生活的困苦和内心的感受常常体现在他的诗词中。
创作背景
《放鹧鸪词》创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困境的反思。鹧鸪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歌鉴赏
《放鹧鸪词》通过鹧鸪的遭遇,深刻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物质和利益时所付出的代价。诗的开头描绘了鹧鸪的美味,以及它的自得其乐,反映了人们在享乐时常常忽视的潜在危险。接下来的描述则展现了鹧鸪被捕后的悲惨命运,它失去了自由,成为美食的牺牲品,这种对比让人深感惋惜。
而后,诗中提到的齐王和简子则是对比的手法,二人虽有地位,但也曾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放生的智慧。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自然界的残酷,也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和生存的思考。最后,柳宗元以“破笼展翅当远去”作为结尾,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勇敢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柳宗元在困境中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越有鸟甘且腴:提到楚国和越国的鹧鸪,强调其肉质鲜美。
- 嘲嘲自名为鹧鸪:鹧鸪自得其乐,自称为美味的代表。
- 徇媒得食不复虑:为了追求食物而不再考虑危险。
- 机械潜发罹罝罦:暗示被捕捉的过程,表现悔恨。
- 羽毛摧折触笼籞:描绘被困的悲惨状况。
- 烟火煽赫惊庖厨:厨房的忙碌和对鹧鸪命运的无情。
- 鼎前芍药调五味:细腻的调味描写,增加生活气息。
- 膳夫攘腕左右视:厨师的忙碌,表现生活的琐碎。
- 齐王不忍觳觫牛:提及齐王的仁慈,反衬鹧鸪的悲哀。
- 简子亦放邯郸鸠:强调放生的智慧与人性的光辉。
- 二子得意犹念此:得志之人依然怀念自由。
- 况我万里为孤囚:自身的孤独与无奈。
- 破笼展翅当远去:向往逃脱,渴望自由。
- 同类相呼莫相顾:即使同类相呼,也不再互相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鹧鸪象征着被困者的心声,反映人性与自由的冲突。
- 拟人:鹧鸪的感情和意识被赋予人性,增加情感的共鸣。
- 对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放鹧鸪词》通过鹧鸪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揭示了人在追求利益时可能失去自由的悲剧,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由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鹧鸪:象征自由与被捕捉的命运。
- 烟火:生活的琐碎与繁忙,象征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 芍药:厨房调味的象征,表现生活的美好与细腻。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鹧鸪作为一种鸟,常常被用来比喻被困的状态。烟火则代表着家庭生活的繁忙与琐碎,芍药的调味则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与调和。整体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放鹧鸪词》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柳宗元
-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被捕的命运
- C. 生活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齐王不忍觳觫牛,反映了什么思想?
- A. 对生命的尊重
- B. 对美食的追求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柳宗元
- B. 被捕的命运
- A. 对生命的尊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的诗作。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放鹧鸪词》与《静夜思》均表现了对自由和归属感的思考,但前者更偏向于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后者则是对故乡的眷念。两者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集》
- 相关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