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宫样云鬟高髻,妍姿蕙雪兰风。
不妨鲍谢便途穷,俯视三唐两宋。
结束湘沅骚怨,别开燕赵悲歌。
铜驼荆棘老摩挲,又见淳于炙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宫女的美丽形象,她的发髻如同云,妍丽的姿态如同蕙兰与雪花。即使鲍、谢两位才子途穷,也不能妨碍他们的才华。俯瞰历史,三唐与两宋的辉煌都在眼前。结束了湘沅的忧愁,另辟蹊径开启了燕赵的悲歌。铜驼与荆棘已是沧桑,然而我再次看到了淳于的炙烤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宫样:指宫女的打扮。
- 云鬟:形容发髻如云,轻盈而高耸。
- 妍姿:美丽的姿态。
- 鲍谢:指鲍照和谢灵运,古代著名的诗人。
- 三唐两宋:指唐朝和宋朝的兴盛。
- 湘沅:指湘水和沅水,两地的典型文化。
- 铜驼:古代的驿站,象征着行旅与历史。
- 淳于:指淳于髡,古人。
典故解析:
- “鲍谢便途穷”暗指鲍照和谢灵运,尽管他们名声显赫,但最终也难逃世事无常。
- “铜驼荆棘”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鹓雏(1877-1949),原名姚克,浙江人,近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以古典诗词形式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姚鹓雏通过回顾古代历史,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前题》是一首富有历史感与人文情怀的诗。诗中开篇描绘了宫女的美丽形象,引人入胜,仿佛能够感受到她那高耸的发髻和优雅的姿态。接着,诗人转向对历史的反思,提到鲍照与谢灵运,暗示即使在才子佳人的世界中,命运也是无常的。通过“俯视三唐两宋”,诗人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积淀,再到“结束湘沅骚怨”,体现出对往昔情感的解脱与新的开始。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用“别开燕赵悲歌”传达出一种新的艺术追求,表明虽然历史上有过悲伤,但新的文化与艺术仍在延续。在最后,铜驼与荆棘的意象,恰如其分地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宫样云鬟高髻:描绘宫女的发型与容颜,展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
- 妍姿蕙雪兰风:用蕙兰与雪花比拟,进一步强调她的美丽。
- 不妨鲍谢便途穷:即使如鲍照、谢灵运这样的才子最终也难免一生辛劳。
- 俯视三唐两宋:历史的伟大与辉煌一览无余。
- 结束湘沅骚怨:对过去的情感纠葛有了了结。
- 别开燕赵悲歌:开拓新的艺术方向,表现出人们心中新的希望。
- 铜驼荆棘老摩挲: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流逝。
- 又见淳于炙輠:重温历史的感受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妍姿蕙雪兰风”,将美丽类比于花卉,增强诗意。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 象征:铜驼、荆棘象征历史的岁月与沧桑。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出一种对人事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鬟:象征女性的美与高贵。
- 鲍谢:代表古代文人的才华与命运。
- 铜驼:象征历史的记忆与沧桑。
- 荆棘:暗示艰难与苦楚的岁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鲍谢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鲍照和谢灵运
B. 鲍勃和谢尔顿
C. 鲍曼和谢尔顿 -
“铜驼荆棘”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历史的沧桑与艰难
C. 年轻的希望 -
诗中的“结束湘沅骚怨”表示什么? A. 结束历史的悲歌
B. 结束对过去的纠葛
C. 结束诗人的创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丁玲的《夜泊牛津》与姚鹓雏的《西江月 前题》都涉及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更注重历史的宏观视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研究》
- 《姚鹓雏传记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