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五
身将压,自信骨难灰。
酣放几曾三日醒,
伶俜已忍十年来。
残烛下楼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身心快要被压垮,但我坚信自己的意志不会消沉。几次酣醉之中,几乎三天没醒过来,孤独和悲凉我已经忍耐了整整十年。残烛在楼台下闪烁。
注释:
- 将压:将要压倒,指身心的压迫感。
- 自信:自己相信,表明一种内心的坚韧。
- 骨难灰:意指内心的信念不会消亡或灰灭。
- 酣放:醉酒放纵,形容沉迷于酒。
- 伶俜:孤独、缺乏伴侣的状态。
- 忍:忍耐,克制情感。
- 残烛:形容光明即将熄灭的烛火,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楼台:指高楼或平台,加强了诗中的孤独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作者通过“残烛”这一意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表现了对人生苦闷的深切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鹓雏(1869-1931),字子文,号鹓雏,晚清、民国时期的词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作者经历生活困境与心灵挣扎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孤独的深切思考,符合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纠葛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 其五》通过一个孤独而坚韧的灵魂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开篇“身将压,自信骨难灰”,强调了内心的坚韧与不屈,尽管身心都受到压迫,但他始终相信自己的信念不会被消磨。接下来的“酣放几曾三日醒”,则揭示了他用酒精来麻痹自己,面对孤独和岁月的无情,纵然醉生梦死,也无法逃避十年来的伶俜。这种自我放逐与内心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残烛下楼台”用象征手法,烛火的微弱闪烁仿佛预示着生命的脆弱与即将熄灭的光辉,给予读者一种无奈与哀伤的情感冲击。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传达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理解与对孤独的深切感知,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身将压:表达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迫感。
- 自信骨难灰:传达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尽管身处困境,心中的信念依然存在。
- 酣放几曾三日醒:描绘了沉醉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
- 伶俜已忍十年来:表现了长期忍受孤独的无奈与痛苦。
- 残烛下楼台:通过意象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孤独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残烛”比作生命的脆弱,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对仗:如“身将压,自信骨难灰”,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该诗表达了在孤独与困境中,个体的挣扎与坚持,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信念的坚定。
意象分析:
- 残烛: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同时也暗示了希望的渺小与孤独的深重。
- 楼台:高处的空间象征着孤独的审视与思考,增强了诗中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身将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压迫感 C. 欢乐 -
“残烛下楼台”中的“残烛”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繁华 C. 脆弱与无常 -
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孤独与人生的感慨。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望江南 其五》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体现了对孤独与人生苦闷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豪放与饮酒的洒脱,而姚鹓雏的作品则更显细腻与内敛,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姚鹓雏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