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拔金钗赂汉臣,
徒嗟玉艳委胡尘。
能知货贿移妍丑,
岂独丹青画美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不愿意用金钗来贿赂汉朝的官员,然而却只能叹息美玉的光彩被胡人的尘埃所掩盖。谁能知道金钱的贿赂会使美丑互换呢?难道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美人的容颜吗?
注释:
- 不拔金钗:不愿意用金钗来贿赂,金钗常用作装饰,象征财富和地位。
- 徒嗟:白白地叹息,感慨。
- 玉艳:珍贵美丽的玉石,象征美丽。
- 委:被抛弃、被掩盖。
- 胡尘:指外族(胡人)带来的尘土,象征外来侵扰和污染。
- 货贿:金钱贿赂。
- 妍丑:美与丑。
- 丹青:指绘画,特别是画美人的艺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汉臣”,可以理解为汉代的官员,隐喻当时社会中贿赂现象的普遍。
- “胡尘”则可能指当时边境的胡人对中原社会的影响,象征着外敌的威胁和文化的碰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和作品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其诗作中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而受到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可能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贿赂现象的泛滥,以及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复杂关系。周昙通过对比贿赂与艺术表现,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贿赂现象的不满。开头的“不拔金钗”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他不愿意通过金钱来获取权力或美丽的事物。接下来的“徒嗟玉艳委胡尘”则展现了对美的无奈,玉石的美丽在外族的侵扰下渐渐消逝,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文化的忧虑。最后两句则更进一步,探讨了金钱如何能够改变人们对美的认知,强调了艺术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这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还在美与丑、贿赂与真实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思考社会的深层问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拔金钗赂汉臣:表明作者拒绝通过金钱来获取利益。
- 徒嗟玉艳委胡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失落,感叹美的消逝。
- 能知货贿移妍丑:反思金钱如何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 岂独丹青画美人:质疑只有艺术才能展现美,暗示社会的扭曲。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贿赂与艺术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复杂。
- 象征:金钗和玉石象征财富与美,胡尘则象征外来侵扰。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在于对贿赂现象的批判和对真美的追求,揭示了社会风气的腐败对美的影响。
意象分析:
- 金钗:象征财富和权力。
- 玉艳:象征美丽和价值。
- 胡尘:象征外族的侵扰和文化的污染。
- 丹青:象征艺术和美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钗”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
- B. 财富和权力
- C. 文化
- D. 自由
-
“胡尘”主要指代什么?
- A. 美好事物
- B. 外族的侵扰
- C. 传统文化
-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
本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A. 对贿赂现象的赞美
- B. 对美的追求与社会现象的反思
- C. 对艺术的否定
- D. 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马篇》:同样表达对美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探讨自然与人情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周昙的《前汉门》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关注社会风气,后者则表现个人豪情,展现不同的诗人视角和情感表达。周昙更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而李白则是对人生的感慨与享受,两者在题材和情感上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