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湖山烟雨图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9:17:31

若耶溪上雨声来,秦望山前雾不开。

欲渡镜湖寻禹完,苍藤翠木断猿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若耶溪上雨声来,
秦望山前雾不开。
欲渡镜湖寻禹完,
苍藤翠木断猿哀。

白话文翻译

在若耶溪上,雨声渐渐传来;
秦望山前,云雾依旧未散去。
我想要渡过镜湖去寻找禹的遗迹,
然而苍翠的藤蔓和树木间,传来猿猴的悲鸣。

注释

  • 若耶溪: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方,位于今浙江省。
  • 秦望山:与古代的秦国相关,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山脉,隐喻历史的厚重。
  • 镜湖:寓意清澈明亮的湖泊,常用来象征美好和宁静。
  • 禹完:指大禹的治水事业,寓意历史的遗迹。
  • 苍藤翠木:形容山水之间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生机和哀伤。
  • 断猿哀:形容猿猴的哀鸣,传达一种孤独和悲伤的情感。

典故解析

“禹”是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象征着智慧和勇敢。诗中提到的“禹完”不仅指代历史人物,也暗示着对古人治水功绩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敬畏。诗中对雨声、雾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使人联想到古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景龙,号宗孟,元代诗人、散文家,曾任官员,后归隐。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那个时期正是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家国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湖山烟雨图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情感的佳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若耶溪的雨声和秦望山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在这片宁静的自然中,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历史遗迹的渴望显得愈发明显。

诗中“欲渡镜湖寻禹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镜湖的清澈与远古大禹的伟业相呼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邃。最后以“苍藤翠木断猿哀”收尾,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生命的悲悯与敬仰,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类历史的思考,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若耶溪上雨声来”:描绘溪水上雨声的情景,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秦望山前雾不开”:表现出山前的迷雾,象征着不易揭开的历史和记忆。
    • “欲渡镜湖寻禹完”:表达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渴望,想要追寻古人的足迹。
    • “苍藤翠木断猿哀”:通过猿的哀鸣,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对失去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苍藤翠木”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出诗人的细腻观察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强调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传达了一种对过往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雨声:象征着思念与孤独,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雾气:隐喻历史的迷雾,暗示着过去的不可知。
  • 镜湖:代表着美好与宁静,承载着诗人的愿望与追寻。
  • 苍藤翠木:自然的生机与哀伤,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 :象征着孤独与悲伤,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若耶溪”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北京
    • C. 河南
    • D. 四川
  2. 诗中提到的“禹”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治水英雄
    • C. 一位国君
    • D. 一位画家
  3. 诗中“苍藤翠木”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寂静的夜晚
    • B. 繁茂的森林
    • C. 荒凉的沙漠
    • D. 繁华的城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庐山谣》
  2.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刘基的《题湖山烟雨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基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思与人文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首诗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示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欣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