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
时间: 2025-01-04 10:26: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雪曲
作者:刘基 〔元代〕
北风吹尘沙,雨雪日夜深。
三足之乌毛氄飞不远,白昼惨淡成幽阴。
青天冥冥不可睹,水有罔象路有虎。
平民避乱入山谷,编蓬作屋无环堵。
回看故里尽荆榛,野乌争食声怒嗔。
盗贼官军齐劫掠,去住无所容其身。
呜呼,彼苍何日回春阳,北风雨雪断人肠!
白话文翻译
北风吹起尘沙,雨雪在黑夜中肆虐。
三足的乌鸦毛羽飞不远,白昼惨淡如同幽暗的夜。
苍天昏暗,看不见光明,水面无影,路上如同有猛虎潜伏。
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逃入山谷,编草屋避难,没有墙壁阻隔。
回头看故乡,满目荆棘,野乌争食,发出愤怒的鸣叫。
盗贼与官军齐聚一处,劫掠一切,四处无处安身。
哎呀,这苍天何时才能回春暖阳,北风雨雪让人心如刀绞!
注释
- 三足之乌:传说中的三足乌鸦,象征不详和不幸。
- 氄:即“毛”,这里指乌鸦的羽毛。
- 罔象:无影无踪的意思。
- 环堵:指房屋的墙壁。
- 荆榛:荆棘与野草,象征荒芜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字梦得,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作品以豪放、悲悯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元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人民的困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雨雪曲》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动荡与人间苦难的诗。诗中以北风、雨雪为背景,展现了一个阴暗、寒冷且充满愁苦的世界。开篇便以“北风吹尘沙,雨雪日夜深”引入,生动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压抑的氛围。紧接着,诗人通过“青天冥冥不可睹”与“水有罔象路有虎”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望感。
诗中表现出的不仅是自然的严酷,还有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助与绝望。平民“避乱入山谷,编蓬作屋无环堵”,用草编建的屋子没有墙壁,象征着他们脆弱的生存状态。而“回看故里尽荆榛”,则更是表现了故乡的荒凉与凋敝。诗的最后,发出“呜呼,彼苍何日回春阳”的感叹,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深沉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人间的苦难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风吹尘沙:北风卷起尘沙,环境恶劣。
- 雨雪日夜深:雨雪持续不断,影响日夜。
- 三足之乌毛氄飞不远:三足乌鸦象征不幸,飞得不远,暗示希望渺茫。
- 白昼惨淡成幽阴:白天暗淡无光,像黑夜一样阴沉。
- 青天冥冥不可睹:天空灰暗,看不见阳光。
- 水有罔象路有虎:水面无影,路上如同有猛虎,暗示危险。
- 平民避乱入山谷: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入山谷。
- 编蓬作屋无环堵:草编的屋子没有墙壁,象征无依无靠。
- 回看故里尽荆榛:回顾故乡,满目荆棘,象征荒废。
- 野乌争食声怒嗔:野乌在争食,发出愤怒的叫声。
- 盗贼官军齐劫掠:盗贼与官军一起劫掠,社会动荡。
- 去住无所容其身:无处安身,生存艰难。
- 呜呼,彼苍何日回春阳:感叹苍天何时能回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北风雨雪断人肠:北风雨雪让人心痛,表现极大的悲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天冥冥”,形象地描绘了暗淡的天空。
- 拟人:如“野乌争食声怒嗔”,赋予野乌人类的情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许多句子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雨雪曲》通过描绘严酷的自然环境与战乱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与无奈,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盼。全诗情感沉重,意境深远,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命运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困境与苦难。
- 雨雪:代表恶劣的自然环境,反映内心的忧愁。
- 山谷:象征人们逃避的无奈与脆弱。
- 荆榛:象征荒凉与失去的故乡。
- 盗贼与官军:象征社会动荡与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风吹尘沙”表现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 A. 温暖
- B. 寒冷
- C. 平和
- D. 明朗
-
“三足之乌”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幸运
- B. 不幸
- C. 富贵
- D. 平安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无奈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刘基的《雨雪曲》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失落,但刘基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重。两者都深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