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斜风拂面来,草黄云白雁声哀。
沧江东去几时回。枫叶有霜才可爱,
菊花无酒不须开。百年多病莫登台。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雨、斜斜的风轻轻拂面而来,
草已泛黄,云朵变白,孤雁悲鸣。
沧江向东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枫叶上有了霜,才显得格外美丽;
菊花如果没有酒,便不必再开放。
一生多病,怎能登上那高台?
注释
- 细雨:细小的雨滴。
- 斜风:指风的方向并不直,而是倾斜着吹来。
- 草黄:指秋天草木枯黄,失去生机。
- 云白:云层变得稀薄,显得洁白。
- 雁声:大雁的鸣叫声,寓意孤独与思念。
- 沧江:指长江,这里象征着流逝的岁月。
- 枫叶有霜:指秋天的枫叶被霜冻后更加美丽。
- 菊花无酒:菊花通常与饮酒相伴,这里暗示孤寂。
- 百年多病:形容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多病。
- 登台:指在高处展示自我或成就。
典故解析
“枫叶有霜才可爱”中的枫叶和霜,常用来象征秋天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古代文人常用菊花象征清雅、孤傲的品格,而与酒相伴则暗示了人们对生活的享受与寄托。诗中提及的“百年多病”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文风清新,寓意深远。刘基在诗词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抒情诗,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季,诗人身处晚年的自我反思与对往事的追忆,展现出浓厚的思乡与怀旧情怀。此时,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心中隐忧加重,诗中情感更加深沉。
诗歌鉴赏
《浣溪沙·秋思》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在细雨中感受到自然的萧瑟,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首句“细雨斜风拂面来”,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天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描绘了草黄云白的景象,展现出秋天的萧条与悲凉,孤雁的哀鸣更是加重了这种情绪。
“沧江东去几时回”,带有怀乡之情,流逝的江水仿佛也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浓烈。后面的“枫叶有霜才可爱,菊花无酒不须开”,则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美的渴望与人生的无奈。最后一句“百年多病莫登台”,则是对自己身体虚弱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悲凉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秋天的深情眷恋,极具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雨斜风拂面来:描绘细雨和斜风带来的凉意,表现出秋天的寒冷与萧瑟。
- 草黄云白雁声哀:草木枯黄、云朵洁白,孤雁悲鸣,展现出一种凄凉的景象。
- 沧江东去几时回:沧江向东流去,带有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枫叶有霜才可爱:枫叶在霜冻后显得更加美丽,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的珍贵。
- 菊花无酒不须开:菊花和酒的结合,象征着孤寂的生活,若无酒伴,菊花也无须盛开。
- 百年多病莫登台: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无法登高远望,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沧江”比喻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
- 拟人:将“雁声”拟人化,传达出孤独与悲伤的情感。
- 对仗:如“草黄云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秋天的感伤与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传递出一种深沉而又悲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着细腻与柔情,也暗示了秋天的凉意。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乡,传递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 枫叶:代表秋天的美丽,寓意生命的短暂。
- 菊花:象征清雅与孤高,常与饮酒相伴,反映生活的孤寂。
- 沧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回不去的故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草黄云白”主要描述了哪个季节的特点?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百年多病莫登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__的感慨。
-
判断题:诗中的“菊花无酒不须开”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对/错)
答案
- C. 秋天
- 年龄和身体状况
- 错(暗示的是孤寂和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秋夕》同样描写秋天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 《山中秋色》:王维的《山中秋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浣溪沙·秋思》与《秋夕》:
- 两首诗都呈现秋天的意境,表达孤独与思乡,但刘基的作品更显沉重的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突出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刘基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