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范君三章 》
时间: 2024-12-29 17:43: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范君三章
鲁迅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范爱农。
华夏的颠沛萎缩,世人却以白眼看待鸡虫小事。
人世间的滋味如秋天的苦荼,人们追求的正道却走向穷途末路。
奈何在这三月里别离,竟然失去了他的身影。
海草旁的国门如碧玉,多年在异乡流浪。
狐狸刚刚离开了洞穴,桃花却恰好盛开。
故乡的寒云令人心寒,炎炎夏日漫漫夜长。
我独自沉入清冷的水中,能否洗净心中的忧愁?
举杯畅谈世事,先生你也是个小酒人。
圆桌间仍有茶香,微醉之际我便沉沦。
这次离别将成永恒,从此再无续言。
故人如烟散去,我也只等同轻尘。
注释
- 范爱农:鲁迅的好友,曾为他提供支持。
- 华颠:指华夏民族的动荡和衰落。
- 鸡虫:指微不足道的小事。
- 秋荼:秋天的苦荼,象征生活的苦涩。
- 畸躬:不正常的身躯,意指失去正直的人。
- 狐狸:象征狡诈之人。
- 桃偶:指桃花盛开,象征新生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致力于揭露社会黑暗、倡导救国思想。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创作背景
《哀范君三章》创作于鲁迅晚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时,鲁迅对朋辈的离去感到深深的痛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范爱农的怀念与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体现了鲁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哀范君三章》是鲁迅怀念故友范爱农的一首诗,诗中弥漫着忧伤与失落的情感。开篇以“风雨飘摇日”引入,展现了时代的动荡与不安,接着通过“余怀范爱农”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诗中“华颠萎寥落”不仅指代个体的沦落,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深刻批判。鲁迅用“白眼看鸡虫”来讽刺世人对微不足道之事的关注,而对真正重要的丧失了敏感。
在情感表达上,鲁迅以“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表现了对友谊的惋惜与失落,三月的离别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际关系的脆弱。诗中描绘的异乡景象,体现了鲁迅在外漂泊的孤独感,而“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则透出他对内心苦闷的深思。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鲁迅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哲学思考。诗的最后几句“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不仅道出了对故人的怀念,更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认知,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描述动荡不安的日子,表达对范爱农的思念。 -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反映社会的衰败与人们的冷漠,讽刺世俗的无知。 -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生活的苦涩与正义的缺失,强调现实的无奈。 -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三月的离别令人痛心,失去的不仅是友人,更是理想。 -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描绘离乡的孤独感,海草与异乡形成对比。 -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象征变化,狐狸的狡诈与桃花的盛开形成鲜明对比。 -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故乡的寒冷与漫长的夜,让人倍感孤寂。 -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表达对内心忧愁的反思与求解。 -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酒桌上的对话,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调侃。 -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酒意朦胧中,沉浸在对现实的思考中。 -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离别注定是永恒,再无续言。 -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故友如烟消散,自身也只是轻尘,表现了对人生的淡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雨飘摇”比喻动荡的时代。
- 对仗:如“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构成对比,突出孤独感。
- 拟人:将“世味”与“人间”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友人的怀念,表现了鲁迅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动荡与不安的时局。
- 鸡虫:比喻世俗琐事,反映人们的麻木。
- 秋荼:象征生活的苦涩。
- 狐狸:象征狡诈的人物。
- 桃花:象征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鲁迅的《哀范君三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国家的热爱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满足 -
“世味秋荼苦”中的“秋荼”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草
B. 秋天的苦涩
C. 秋天的美丽
D. 秋天的丰收 -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珍惜
B. 对社会的批判
C. 对时间的无奈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哀范君三章》与《登高》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鲁迅更多关注于人际关系的失落,而杜甫则强调国家的衰亡和个人的悲凉。
参考资料
- 鲁迅《全集》
- 《鲁迅与他的时代》
- 《中国现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