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重到水坪》
时间: 2025-01-08 02:2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重到水坪
作者: 陈仁德
霜冻泥塘,苔生石坝。依然当日风光。
十年离别,重过旧村庄。欲唤青山共语,
应相识,前度刘郎。流年改,儿童长大,
笑问客何方。凄凉伤往事,抛开学业,
别了家乡。把年少豪情,化做黄粱。
投笔种瓜种豆,燃天火,焚尽文章。
仰天叹,茫茫百感,前路细思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经历了十年的离别后,重返故乡的感受。眼前的景象依旧如昔,泥塘被霜冻覆盖,石坝上生满了苔藓。时光荏苒,儿时的玩伴已经长大,笑着询问我来自何方。往昔的伤感涌上心头,学业的追求已抛在脑后,告别了故乡。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如今却只化作一场黄粱梦。我决定放下笔墨,去耕种庄稼,燃起火焰,焚烧曾经的文章。仰望天空,感慨万千,前路茫茫,让我细细思量。
注释:
- 霜冻:指寒霜覆盖。
- 泥塘:泥泞的水塘。
- 苔:苔藓,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
- 青山:指故乡的山。
- 刘郎:指古代诗人,常用于代指青年或故人。
- 黄粱:比喻美好的理想或愿望,源于《庄子》中的黄粱美梦。
- 投笔:放下文人的身份,转而务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仁德,出生于20世纪中叶,著名当代诗人,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变化,语言简练而情感深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的回忆之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理想的反思。
诗歌鉴赏:
《满庭芳 重到水坪》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重返故乡的复杂心境。开篇描绘了霜冻的泥塘与苔生的石坝,唤起了对往昔的怀念。时光的流逝使得诗人感到无比惆怅,十年的离别不仅改变了周围的环境,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中的儿童已长大,笑问“客何方”,这一句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时光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往事的伤感与对理想的反思,年轻的豪情已化作一场黄粱梦,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人在此选择放下学业与文人的身份,转而投身于耕作,象征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自我救赎。最后的“仰天叹,茫茫百感,前路细思量”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惘与思索,情感深邃,耐人寻味。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修辞,勾勒出一幅关于时光流逝与人事更迭的动人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冻泥塘,苔生石坝:描绘了环境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依然当日风光:尽管环境变了,但故乡的某些风景依旧。
- 十年离别,重过旧村庄: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情感。
- 欲唤青山共语,应相识,前度刘郎:试图与故乡的青山对话,唤起往昔的记忆。
- 流年改,儿童长大,笑问客何方:时光改变了人,儿童的成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凄凉伤往事,抛开学业,别了家乡:对往事的伤感与对故乡的告别。
- 把年少豪情,化做黄粱: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投笔种瓜种豆,燃天火,焚尽文章:放下文人身份,投入现实生活。
- 仰天叹,茫茫百感,前路细思量:对未来的迷茫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少的豪情比作黄粱,暗示理想的虚幻。
- 拟人:青山与人共语,增加了情感的亲切感。
- 对仗:如“投笔种瓜种豆,燃天火,焚尽文章”,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重返故乡的情感,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思索,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落空。
意象分析:
- 霜冻泥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 青山:代表着故乡与记忆的寄托。
- 儿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黄粱: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天火:代表着对过去的毁灭与重生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十年离别”,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朋友的思念
- C. 对理想的追求
-
“把年少豪情,化做黄粱”中的“黄粱”指的是什么?
- A. 理想
- B. 财富
- C. 朋友
-
诗人最后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乐观
- B. 迷茫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郊《登科后》
- 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词对比:
- 《满庭芳 重到水坪》与孟郊的《登科后》,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者则是对功名得失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当代诗词选》
- 《现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