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复生归蜀,赋此赠别》
时间: 2025-01-06 13:56:49意思解释
满庭芳 复生归蜀,赋此赠别
作者:杨杏佛 〔近代〕
原文展示
博浪椎空,嬴秦朝换,男儿生入乡关。
头颅依旧,心志肯阑珊。
料理琴书归去,游云倦且暂还山。
长亭路,离愁无那,为唱大刀环。
艰难。伤此日,薰莸莫辨,离芷投闲。
纵青莲化舌,难喻疑顽。
且把英雄岁月,消受他云鬒烟鬟。
纱窗里,清狂宜减,着意偎红颜。
白话文翻译
在博浪沙的空地上,嬴秦的朝代已经更替,男子汉们身处故乡的关口。
虽然头颅依旧在,心志却不再坚定。
整理好琴书准备回去,游云已经疲倦,暂且还山。
在长亭的路上,离愁无处诉说,只能唱着《大刀环》。
艰难的旅途,伤感的日子,薰草与莸草已难以分辨,离别的苦涩让人感到无聊。
即使青莲化为舌,难以言喻那怀疑的顽固。
不如把英雄的岁月,随意地消磨在那烟鬟的身旁。
在纱窗里,清狂的情绪应当减缓,故意依偎在红颜旁。
注释
- 博浪椎:指古代传说中反秦的地方。
- 嬴秦:指秦始皇,代表了权力的更迭。
- 长亭:送别的地方,常用以表达离愁别绪。
- 青莲: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杏佛,近代诗人,生于清末,逝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常以豪放、感伤为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在作者离开故乡蜀地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愈发明显。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以博浪椎的历史隐喻,引入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的“头颅依旧,心志肯阑珊”一句,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身处逆境,心中却对理想仍有追求。长亭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情感的流动中,展现了对历史、对故乡、对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与体悟。结尾的“着意偎红颜”更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柔与依恋,似乎在呼唤着一种人间的温情,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博浪椎空,嬴秦朝换”:提及历史变迁,暗示理想的破灭。
- “男儿生入乡关”:表达男儿对故乡的归属感。
- “头颅依旧,心志肯阑珊”:尽管身体依旧,心志却动摇。
- “料理琴书归去,游云倦且暂还山”:整理心绪,回归自然。
- “长亭路,离愁无那,为唱大刀环”:离别之苦,借唱歌排遣。
- “艰难。伤此日,薰莸莫辨,离芷投闲”:生活的艰难与情感的困惑。
- “纵青莲化舌,难喻疑顽”:即使有理想,也难以言说。
- “且把英雄岁月,消受他云鬒烟鬟”:英雄的岁月如今只能随意消磨。
- “纱窗里,清狂宜减,着意偎红颜”:在温馨的环境中减轻狂躁,依偎于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莲比作高洁的理想。
- 对仗:如“离愁无那,为唱大刀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 博浪椎:象征反抗与理想。
- 长亭:离别与思念的聚集地。
- 青莲:高洁理想的象征。
- 红颜:美好与温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庭芳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杏佛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着什么?
- A) 痛苦
- B) 理想
- C) 美貌
- D) 离愁
-
“长亭路,离愁无那,为唱大刀环”中,长亭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送别的场景
- B) 战斗的情景
- C) 归乡的路
- D) 欢乐的聚会
答案:
- B) 杨杏佛
- B) 理想
- A) 送别的场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可将《满庭芳》与李白的《送友人》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杨杏佛的则更显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流派与作品分析》
- 《杨杏佛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