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败荷鹡鸰图
作者: 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
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
骨肉而今冷眼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急难时刻的鸟儿呼唤,展现了身处困境的无奈。野外的田野上,寒露将要凝成团,暗示了即将来临的严寒和孤独。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地说四海之内皆是兄弟,实际上,亲戚朋友在困难面前却冷眼相待,互不相助。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唤:飞翔与呼唤,形象地表达鸟儿的急切。
- 行摇:行走时的摇晃,表现出不安定之态。
- 急难:急迫的困难。
- 寒露:寒冷的露水,象征着秋冬的气息。
- 团:指露水形成的水珠,暗示着天气的寒冷。
- 莫言:不要说。
- 四海皆兄长:古时常用来形容大家都是亲近的朋友或兄弟。
- 冷眼看:冷淡的目光,表示漠不关心。
典故解析:
“莫言四海皆兄长”反映了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思考,古代儒家强调的亲情与友情在急难面前的脆弱。诗句揭示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如表面那样亲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个人色彩,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败荷鹡鸰图》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情的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鸟儿在困境中急切呼唤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开头两句通过“飞唤行摇”,以动感的描写传达出鸟儿在急迫寻找帮助时的焦虑,似乎在映射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着,寒露的意象引入了自然的冷酷,象征着外界环境的严酷和生存的艰难。
而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人以“莫言四海皆兄长”来质疑那些空洞的口号,表达了在真正的困难来临时,亲人朋友的冷漠与无情。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令人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在困境中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奈与孤独,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唤行摇类急难:鸟儿在飞行中急切呼唤,表达出一种紧迫感。
- 野田寒露欲成团:在寒冷的露水中,表现出即将到来的冬日凛冽。
- 莫言四海皆兄长:警示人们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的亲近,实际上情感深厚的关系并不多。
- 骨肉而今冷眼看:亲情在困境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令人心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类的急切呼唤比作人们的困境,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前后句的对比,使诗歌结构紧凑,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 意象:寒露与飞唤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揭示了在急难时刻,许多口头上的“兄弟情谊”经不住现实的考验,是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唤:象征着急迫和无奈。
- 寒露:象征着孤独与冷漠。
- 四海:象征着广阔的社交关系。
- 冷眼:象征着冷漠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飞唤行摇”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焦虑
- C) 疲惫
-
“寒露”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冷漠
- C) 幸福
-
诗中提到“四海皆兄长”,这个说法在面对困境时是否成立?
- A) 是
- B) 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同样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但他以饮酒自娱,反映出一种乐观的态度;而唐寅的《败荷鹡鸰图》则通过对比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展现了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败荷鹡鸰图》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