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无为观》

时间: 2025-01-16 22:24:50

九疑山深几千里,峰谷崎岖人不到。

山中旧有仙姥家,

十里飞泉绕丹灶。

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炼玉学轻身。

霓裳羽盖傍临壑,飘飖似欲来云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无为观
九疑山深几千里,峰谷崎岖人不到。
山中旧有仙姥家,十里飞泉绕丹灶。
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炼玉学轻身。
霓裳羽盖傍临壑,飘飖似欲来云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九疑山的深邃和险峻,山谷崎岖,鲜有人至。山中曾有位仙女居住,十里外飞泉环绕着她的炼丹炉。而如今这里只有三四位道士,他们吃着灵芝,炼制仙玉,修行以求轻身飞升。霓裳和羽盖在山崖旁飘荡,仿佛要飞来如云的仙鹤。

注释

  • 九疑山:指位于中国湖南的九疑山,传说中有许多道士和隐士居住。
  • 仙姥:传说中的仙女,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 飞泉:形容山中泉水飞流而下,清澈而美丽。
  • 丹灶:指炼丹的灶台,炼丹术士用以炼制长生不老药的地方。
  • 茹芝:吃灵芝,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象征着修道者的修行与养生。
  • 霓裳羽盖:指仙女的华丽衣裳和羽扇,象征着仙人的飘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约公元 830 年-900 年),字子华,号无为,唐代诗人,以山水诗和隐逸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宿无为观》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隐逸风潮的时期。元结通过描绘九疑山的仙境,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诗歌鉴赏

《宿无为观》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仙道的追求。开篇提到的“九疑山深几千里”,让人感受到山的巍峨与深邃,仿佛置身于一个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接着,诗中描绘了山中的历史传说,仙女的居所和飞泉的美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体现了道家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和对长生的渴望。

诗中的道士形象,体现了修道者追求轻身飞升的理想,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道教的向往和修行的态度。而最后一句“飘飖似欲来云鹤”,则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神秘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疑山深几千里:开头即描述了九疑山的深邃和广袤,强调其自然的雄伟。
  2. 峰谷崎岖人不到:描绘了山路崎岖,鲜有人至,暗示了人们对这片仙境的向往却难以接近。
  3. 山中旧有仙姥家:引入仙女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4. 十里飞泉绕丹灶:描写山中美丽的自然景观,飞泉环绕着炼丹的地点,传达了道教的炼丹文化。
  5. 如今道士三四人:转到现实,暗示道士人数稀少,修行不易。
  6. 茹芝炼玉学轻身:道士通过食用灵芝与炼制仙玉来追求长生,体现了道教修行的主题。
  7. 霓裳羽盖傍临壑:仙女的华服和飘逸的形象,使整个画面优雅而梦幻。
  8. 飘飖似欲来云鹤:结尾的仙鹤,象征着飞升和超脱,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的修行比作飞升,暗示他们追求的不仅是身体的轻盈,更是精神的解脱。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夸张:如“深几千里”表现出山的辽阔,增强了神秘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九疑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超凡脱俗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疑山:象征着隐逸和自然的美。
  • 仙姥: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理想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 飞泉:象征着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 道士:象征着追求真理与长生的哲人。
  • 霓裳羽盖:象征着仙人的华丽与飘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宿无为观》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元结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九疑山”位于哪个省?
    A. 湖南
    B. 四川
    C. 江西
    D. 贵州

  3. 诗中道士的修行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
    A. 吃饭
    B. 打坐
    C. 茹芝炼玉
    D. 读书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庐山谣》王维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于山水的浩瀚与情感的细腻。
  • 《静夜思》:聚焦于个人情感,展示孤独与思乡的情绪,与《宿无为观》的超然物外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