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吴县朱良知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8:27:23

哲人逝矣泰山倾,载道弦歌总哭声。

南国甘棠思德政,雷阳枯竹动民情。

忠扶社稷轻荣辱,功满乾坤任死生。

屡疏承恩留白骨,英灵千载佐平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哲人逝矣泰山倾,载道弦歌总哭声。
南国甘棠思德政,雷阳枯竹动民情。
忠扶社稷轻荣辱,功满乾坤任死生。
屡疏承恩留白骨,英灵千载佐平成。

白话文翻译

哲学家已逝,仿佛泰山也随之倾倒,
传道的弦歌之声中满是哀哭。
南国的甘棠树,令人怀念那德政,
雷阳的枯竹,触动了民众的情感。
忠诚地扶助社稷,轻视荣辱的得失,
功业满盈于天地,任凭生死的变幻。
多次疏解恩德,留下白骨于此,
英灵千年,助力国家的平安。

注释

  • 哲人: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此处指代朱良知。
  • 泰山倾:形容哲人的逝去带来的巨大损失,犹如泰山倾覆。
  • 载道:传承道德。
  • 甘棠:甘棠树,象征仁德和政治的美好。
  • 雷阳:指雷阳地区,代表民众情感的集聚之地。
  • 社稷:指国家,社稷的忠诚反映了对国家的责任感。
  • 白骨:代表为国捐躯的英雄遗骸。
  • 英灵:指英勇牺牲的精神,长存于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忠,号刚峰,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清官。他以刚直不阿、清白廉洁而著称,是明代社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充满波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海瑞对朱良知的悼念之际,朱良知是明代著名的清官,因其为民请命、推动德政而受到后人的敬仰。海瑞通过此诗表达对朱良知的哀悼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明朝政治腐败的现实。

诗歌鉴赏

该诗的主题围绕对逝去智者的追悼与对理想政治的渴望,通过“哲人逝矣泰山倾”的开篇,直抒胸臆,表现出哲人朱良知的逝世对社会的重大影响。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朱良知的德政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巨大反差。南国的甘棠树象征着美好的德政,而雷阳的枯竹则寓意民众的悲怆与期盼,整体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

诗中“忠扶社稷轻荣辱”的表达,突显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名利的超然态度,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在结尾,诗人提到“英灵千载”,表达了对逝去者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希望,强调了忠诚与精神的永恒。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海瑞作为清官的理想与信念,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哲人逝矣泰山倾:哲人的逝去使得整个社会如同泰山倾覆,突显其地位的崇高。
  2. 载道弦歌总哭声:传道的歌曲中充满了哀悼,表现出人们对他的怀念。
  3. 南国甘棠思德政:南方的甘棠树提醒人们思考美好的德政。
  4. 雷阳枯竹动民情:雷阳的枯竹象征着民众的情感波动,表明对德政的渴望。
  5. 忠扶社稷轻荣辱:忠诚地支持国家,不在乎个人得失。
  6. 功满乾坤任死生:功业充盈天地,生死随缘,不计较个人的生死。
  7. 屡疏承恩留白骨:多次为国奉献,留下英灵的遗骸。
  8. 英灵千载佐平成:这些英灵将永存,助力国家的平安与发展。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忠扶社稷轻荣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朱良知的逝去比作泰山倾覆,形象生动。
  • 象征:甘棠树与枯竹分别象征理想与现实,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逝去智者的深切怀念,强调忠诚与精神的永恒,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哲人:象征智慧与道德的典范。
  • 泰山:代表稳定与崇高。
  • 甘棠:象征德政与仁义。
  • 雷阳:代表民众的情感与期待。
  • 白骨:象征英勇牺牲的精神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哲人逝矣泰山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兴奋
    • C. 愤怒
    • D. 喜悦
  2. “忠扶社稷轻荣辱”中的“社稷”指什么?

    • A. 家庭
    • B. 国家
    • C. 朋友
    • D. 社会
  3.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德政
    • C. 财富
    • D. 战争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 – 王勃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与《苏州府吴县朱良知 其二》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前者更注重个人的壮志与豪情,后者则强调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智者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文选》
  • 《海瑞传》
  • 《古典诗词解析教程》

以上内容为对《苏州府吴县朱良知 其二》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