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一作感情,以下一本俱作于邺诗) 作者:于武陵 〔唐代〕
东风吹草色,空使客蹉跎。 不设太平险,更应游子多。 几伤行处泪,一曲醉中歌。 尽向青门外,东随渭水波。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动着草色,却让游子感到时光虚度。 如果世道不设太多险阻,那么游子应该会更多。 行走在路上,泪水几次沾湿了衣襟, 在醉意中唱出一曲悲歌。 所有的情感都随着青门外的道路, 向东随着渭水的波涛流去。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
- 蹉跎:虚度光阴。
- 太平险:指社会安定中的困难和挑战。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 青门:长安城的一座城门,这里泛指城门。
- 渭水:流经长安的一条河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游子漂泊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安定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游子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风吹动草色为开篇,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游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几伤行处泪”和“一曲醉中歌”深刻描绘了游子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漂泊中的孤独和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吹草色”:春风吹动着草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空使客蹉跎”:却让游子感到时光虚度,表达了游子的无奈和悲伤。
- “不设太平险”:如果社会不设太多险阻。
- “更应游子多”:那么游子应该会更多,暗示了社会的艰难。
- “几伤行处泪”:行走在路上,泪水几次沾湿了衣襟,描绘了游子的悲伤。
- “一曲醉中歌”:在醉意中唱出一曲悲歌,表达了游子的孤独和无奈。
- “尽向青门外”:所有的情感都随着青门外的道路。
- “东随渭水波”:向东随着渭水的波涛流去,象征着情感的流逝和无法挽回。
修辞手法:
- 比喻:“东风吹草色”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空使客蹉跎”中的“空使”赋予了东风以人的行为。
- 对仗:“几伤行处泪,一曲醉中歌”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游子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游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安定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游子命运的同情。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 草色: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 游子:象征着漂泊和孤独。
- 渭水:象征着情感的流逝和无法挽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冬天的到来 答案:A
-
诗中的“蹉跎”是什么意思? A. 时间的流逝 B. 时间的浪费 C. 时间的积累 答案:B
-
诗中的“青门”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城门 B. 一座山门 C. 一座庙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于武陵的《感怀》: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而于武陵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