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口》

时间: 2025-01-06 15:34:14

南渡人来绝,喧喧雁满沙。

自生江上月,长有客思家。

半夜下霜岸,北风吹荻花。

自惊归梦断,不得到天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江口 南渡人来绝,喧喧雁满沙。 自生江上月,长有客思家。 半夜下霜岸,北风吹荻花。 自惊归梦断,不得到天涯。

白话文翻译

人们南渡后几乎绝迹,只有喧闹的大雁满布沙滩。 江上自然升起的月亮,常常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半夜时分,岸边结了霜,北风吹动着荻花。 自己惊醒于归乡的梦境中断,无法到达遥远的天涯。

注释

  • 南渡人:指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人。
  • 喧喧雁:形容大雁的叫声喧闹。
  • 自生江上月:指江上自然升起的月亮。
  • 长有客思家: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 下霜岸:岸边结了霜。
  • 北风吹荻花:北风吹动着荻花。
  • 自惊归梦断:自己惊醒于归乡的梦境中断。
  • 不得到天涯:无法到达遥远的天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离愁别绪和人生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口宿夜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归途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首句“南渡人来绝”描绘了人迹罕至的江口,与“喧喧雁满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孤独与喧嚣的并存。江上月光的自然升起,勾起了游子的无尽思乡之情,而半夜的霜降和北风的吹拂,更增添了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自惊归梦断,不得到天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思乡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渡人来绝:描绘了人迹罕至的江口,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2. 喧喧雁满沙:以喧闹的大雁反衬诗人的孤寂。
  3. 自生江上月:江上自然升起的月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不变的乡愁。
  4. 长有客思家:月光常常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5. 半夜下霜岸:半夜的霜降,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6. 北风吹荻花:北风的吹拂,更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7. 自惊归梦断:诗人惊醒于归乡的梦境中断。
  8. 不得到天涯: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南渡人来绝”与“喧喧雁满沙”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
  • 象征:江上月亮象征着不变的乡愁,北风和霜降象征着凄凉的氛围。
  • 直抒胸臆: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归途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乡之情展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归途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南渡人:象征着孤独和离散。
  • 喧喧雁:象征着喧嚣与无常。
  • 江上月:象征着不变的乡愁。
  • 下霜岸:象征着凄凉和寒冷。
  • 北风吹荻花:象征着凄凉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喧喧雁满沙”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喧嚣 C. 无常 D. 凄凉

  2. 诗中的“自生江上月”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不变的乡愁 C. 孤独 D. 喧嚣

  3. 诗中的“自惊归梦断”表达了什么? A. 对归途的渴望 B. 对归途的无奈 C. 对归途的恐惧 D. 对归途的迷茫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于武陵《宿江口》: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于武陵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