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九首 其八 冉冉孤生竹》

时间: 2025-01-04 09:05:47

郁郁庭中树,生为连理枝。

结发成婚姻,恩爱两相宜。

如何远行迈,悠悠在边陲。

一去今十年,轩车未旋归。

不见园中花,当春竞芳菲。

采采不及时,零落将何为。

我心信匪石,不可以转移。

愿君怀夙欢,毋忘皓首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郁郁庭中树,生为连理枝。
结发成婚姻,恩爱两相宜。
如何远行迈,悠悠在边陲。
一去今十年,轩车未旋归。
不见园中花,当春竞芳菲。
采采不及时,零落将何为。
我心信匪石,不可以转移。
愿君怀夙欢,毋忘皓首期。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的树木郁郁葱葱,宛如连理枝一般。
我们结发成婚,恩爱互相依偎。
可如今你远行在外,悠悠地在边疆。
一去十年未归,华丽的车马还未回转。
春天来临,园中的花儿却再也见不到。
如果采摘不及时,花瓣零落又能如何?
我的心坚如磐石,不会轻易改变。
希望你能够记住往日的情谊,莫忘两鬓斑白的约定。

注释:

  • 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 连理枝:比喻夫妻之间的紧密关系。
  • 恩爱:指夫妻间的深厚感情。
  •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心情沉重。
  • 轩车:古代车辆的代称。
  • 芳菲:花香与美好的景象。
  • 匪石:意指心意坚定,不可动摇。
  • 皓首:指白发,象征年老。

典故解析:

“连理枝”源于古代对夫妻和谐的美好向往,常用于形容相互扶持的婚姻关系。诗中的“皓首期”暗指长久的约定和期盼,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光虞是明代的一位诗人,虽知名度不高,但其作品多表现出浓厚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期,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与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拟古十九首 其八 冉冉孤生竹》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孤独与思念。诗中的“郁郁庭中树”引入了自然景象,象征了生命的生机与活力,而“连理枝”则象征着夫妻之间深厚的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离别的痛苦愈加凸显,尤其是“如何远行迈,悠悠在边陲”描绘出远行者的无奈与孤独。十年的漫长等待让人感到无比煎熬,诗人对“春花”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诗人以“我心信匪石”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尽管时光荏苒,他依然希望对方能铭记过去的约定,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与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郁郁庭中树:庭院中的树木茂盛,象征着幸福的生活。
  2. 生为连理枝:夫妻如同连理枝,形影不离。
  3. 结发成婚姻:结为夫妻,指代相伴相依的情感。
  4. 恩爱两相宜:恩爱互相合适,生活美满。
  5. 如何远行迈:为何要远行,表达出对离别的疑惑。
  6. 悠悠在边陲:远在边疆,时间漫长。
  7. 一去今十年:离开已久,十年未归。
  8. 轩车未旋归:华丽的车马未能回转,体现了远行的无奈。
  9. 不见园中花:春天来临,园中的花却再见不到。
  10. 采采不及时:错过了采摘的时机。
  11. 零落将何为:花瓣落下又能如何,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12. 我心信匪石:我的心坚定如磐石,不会改变。
  13. 愿君怀夙欢:希望你能记住往日的欢愉。
  14. 毋忘皓首期:不要忘记我们白头偕老的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夫妻关系比作“连理枝”,形象生动。
  • 对仗:如“恩爱两相宜”与“采采不及时”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花朵情感,体现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示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执着。

意象分析:

  • 庭中树: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温暖与庇护。
  • 连理枝:夫妻联结的象征,代表爱情的深厚。
  • 园中花:春天的象征,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皓首:象征着年老,传达长久的承诺与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连理枝”比喻什么?
    • A. 树木
    • B. 夫妻关系
    • C. 离别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 A. 幸福
    • B. 思念与孤独
    • C. 愤怒
  3. “我心信匪石”中的“匪石”是什么意思?
    • A. 石头
    • B. 不可动摇
    • C. 坚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对比《长恨歌》中对爱情的缠绵悱恻与《拟古十九首 其八》中的思念,前者着重于爱情的悲剧性,后者则更强调对爱的执着与坚守,二者共同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