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滋渡二首
步上短亭久,看回官渡船。
江乡宜晚霁,楚老语丰年。
楚岫接乡思,茫茫归路迷。
更堪斑竹驿,初听鹧鸪啼。
白话文翻译:
在短亭上久立,回头望着官渡的船只。
江边的乡村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晴朗,楚地的老人满口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楚山连绵,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归途漫漫,迷失了方向。
更可怜的是在斑竹驿站,刚听见鹧鸪的啼叫,心中感慨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短亭:指小亭子,通常是供人休息的地方。
- 官渡:指江河上一个渡口。
- 江乡:江边的乡村。
- 霁:雨后天晴。
- 楚老:楚地的老人,指当地人。
- 岫:山的意思,这里指楚地的山。
- 驿:驿站,指供人休息、换马的地方。
- 鹧鸪:一种鸟,常在春夏季节啼叫。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提到的“楚”字,指的是古代楚国,是一片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诗人用楚地的自然景象引发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唐代诗人,字子乔,号浩然,生于公元836年,卒于908年。他以诗、文、书、画等多方面的才华著称,特别在诗歌上有独特的风格,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松滋渡二首》作于诗人游历至松滋渡口时,描绘了江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松滋渡的自然风光与人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的“步上短亭久,看回官渡船”以静态的描写切入,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思维与情感世界。短亭的久立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思考,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追忆什么。接下来的“江乡宜晚霁,楚老语丰年”,描绘了傍晚的江乡宁静而美丽的景象,楚地老人谈论的丰年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向往。
“楚岫接乡思,茫茫归路迷”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仍然感到迷惘与孤独。尽管眼前的美好让人陶醉,但对于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使得心中充满了惆怅。最后一句“更堪斑竹驿,初听鹧鸪啼”,鹧鸪的啼鸣引发了更深的情感共鸣,仿佛在暗示着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层层递进,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家乡的深情怀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和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步上短亭久:在短亭上静静地站了很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思考。
- 看回官渡船:回头望着渡船,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归途的向往。
- 江乡宜晚霁:江边的乡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
- 楚老语丰年:楚地的老人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表现出对乡土生活的热爱。
- 楚岫接乡思:楚山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 茫茫归路迷:归家的路途漫长而迷茫,反映出对未来的迷惘。
- 更堪斑竹驿:在驿站更是令人感慨。
- 初听鹧鸪啼:刚刚听见鹧鸪的啼叫,增添了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楚山与乡思相连,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恋。
- 拟人:鹧鸪的啼鸣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产生共鸣。
- 对仗:如“江乡宜晚霁,楚老语丰年”展现了工整的对仗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乡土情感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亭:象征着人们思考与反思的空间。
- 官渡船:代表着往来与离别,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 江乡:象征着温暖与宁静的家乡情怀。
- 楚老:象征着乡土文化的传承。
- 鹧鸪啼:象征着离愁别绪,增添了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短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小亭子
C. 一种船 -
诗人通过“鹧鸪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思念
C. 自然之美 -
诗中的“楚老”象征着什么? A. 年轻人
B. 乡土文化的传承
C. 外地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思乡的情感,但其背景更为悲惨,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离愁别绪;而司空图的这首诗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之美与对故乡的悠然思念,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空图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