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千山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8:4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勒朱旗清晏时,
茅堂石径一委蛇。
孝思自溯丰岐业,
睿赏长留典诰词。
华岱仰闻称伟俊,
沧溟应待眺瑰奇。
松声泉韵如相语,
宝字天文乞勒碑。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的时节,玉制马具下的红色旗帜飘扬,
茅草屋旁的小石径弯曲如蛇。
对父母的孝思溯源,源自丰厚的家业,
对智慧的欣赏长久留存于经典的文辞之中。
仰望华山与岱山,听闻它们的伟大与俊秀,
在大海沧波中,期待能远眺到奇妙的事物。
松树的声音与泉水的韵律仿佛在交谈,
宝字和天文的碑文乞求铭刻。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勒:玉制的马具,象征尊贵。
- 朱旗:红色的旗帜,象征吉祥、庆贺。
- 茅堂:茅草屋,指简朴的居所。
- 孝思:对父母的孝心和思念。
- 丰岐业:丰厚的家业和事业。
- 睿赏:聪明的赏识与赞美。
- 华岱:华山与岱山,指中国著名的山脉。
- 沧溟:大海,广阔的水域。
- 松声泉韵:松树的声音和泉水的韵律,象征自然的和谐。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及的“孝思”和“睿赏”可以联系到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和对智者的尊重。
- “华岱”可引申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敬仰,这在古代文人诗作中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尔烈,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常作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的意象和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国、亲情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通过孝思与睿赏的表达,体现了道德与智慧的结合,表现出对先贤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后半部分提到的“华岱”和“沧溟”,则代表了对壮丽山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两句通过松声泉韵的拟人化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显得高远,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王尔烈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勒朱旗清晏时:描绘了一个清朗的日子,马匹的玉制具和红色的旗帜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
- 茅堂石径一委蛇:茅草屋前的小径蜿蜒如蛇,体现出自然的灵动与诗人简朴的生活。
- 孝思自溯丰岐业:表达了对父母的孝心源自于丰厚的家业,反映出对传统道德的重视。
- 睿赏长留典诰词:智慧的赏识与赞美,流传于经典文辞,强调文化的传承。
- 华岱仰闻称伟俊:仰望华山与岱山,表现了对自然伟大与俊美的赞美。
- 沧溟应待眺瑰奇:在广阔的海洋中,期待能看到奇妙的景象,展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 松声泉韵如相语:松树的声音与泉水的韵律仿佛在对话,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宝字天文乞勒碑:通过宝字与天文的碑刻,象征着对美好愿景的铭刻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拟人:松声泉韵如相语,以自然的声音拟人化,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增加了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家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亲情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谐美的向往,展现了清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勒:象征尊贵与典雅,体现士人的气质。
- 朱旗:象征吉祥、庆贺,带有喜庆的意味。
- 茅堂:代表简朴的生活,传达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华岱、沧溟:象征巍峨的山川与深邃的海洋,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勒朱旗”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尊贵
c) 战争 -
诗人通过“松声泉韵如相语”表达了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人的争论
c) 自然的悲伤 -
诗中“华岱”指的是: a) 一种花卉
b) 两座山
c) 一位诗人
答案:
- b) 尊贵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 b) 两座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自然描写相比较,王尔烈的诗歌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融入了对家国与传统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尔烈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