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危栋势凌空,时有浮云度。
应与楼中僧,去来本无住。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楼阁直插云霄,偶尔有浮云经过。
应该和楼里的和尚一样,来去之间本无定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栋: 高耸的房屋或楼阁。
- 凌空: 高高地升起,直冲天空。
- 浮云: 漂浮在空中的云,常用以形容变化不定。
- 楼中僧: 指在楼阁中的和尚。
- 去来本无住: 来去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停留之地。
典故解析: 这首诗体现了佛教中“无常”与“去来无住”的思想,强调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楼中的和尚象征着对这种无常的认知和接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鉴,明代诗人,其诗风多受佛教和道教影响,常常探讨人生哲学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居之念,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耸的楼阁和浮云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危栋”象征着人类的追求和成就,而“浮云”则代表着短暂与变化。诗人通过楼中和尚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理解。和尚的来去自如,正是对生命流动性的最好诠释。整体上,诗歌意境深远,给人以哲理的启迪,仿佛引导读者走进一个超然的境界,感受生命的悠长与瞬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栋势凌空: 描绘高楼的雄伟,将人类的建筑与自然的天空相对照,暗示人类的追求与天空的广阔。
- 时有浮云度: 浮云的悠然自得,与高楼的稳重形成对比,突显了生命的瞬息万变。
- 应与楼中僧: 引入和尚这一角色,暗示其对世事的看破与超脱。
- 去来本无住: 强调无常的主题,人生如浮云,来去无定。
修辞手法:
- 比喻: “浮云”比喻人生的短暂与变化。
- 对仗: 前后句对比,形成鲜明的意象对立。
- 拟人: 浮云的“度”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借助自然景观引发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栋: 代表人类的努力与成就。
- 浮云: 象征变幻无常的人生。
- 楼中僧: 体现对世事无常的觉悟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危栋”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人类追求
- C. 时光流逝
- D. 无常
-
诗中提到的“浮云”主要用于表达什么主题?
- A. 平静
- B. 变化
- C. 永恒
- D. 追求
-
诗中和尚的形象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超脱
- C. 忍耐
- D. 学问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两首诗都探讨了隐居与自然的关系,但王维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史鉴则强调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精华》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