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对花阊阖静,过竹吏人稀。
裁诏催添烛,将朝欲更衣。
玉堂宜岁久,且莫厌彤闱。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皇帝留住了才子,春天的城市直映紫微星。
在花前,阊阖(宫门)显得宁静,经过竹林的地方人迹稀少。
正在裁制诏书催促点燃蜡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朝会。
玉堂(皇宫)适宜长久居住,且不要厌倦这红色的宫闱。
注释:
- 才子:才华出众的人,通常指文人。
- 阊阖:古代宫殿的门,象征着皇宫的严肃与宁静。
- 裁诏:指撰写或修订帝王的诏书。
- 彤闱:指宫廷,特别是皇帝的居所,红色象征着吉祥和权力。
- 紫微:指紫微星,古代认为是天子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风多以清新雅致、描写细腻著称,常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作为当时文人的代表,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夜宫廷生活,反映了对才华和权力的认可与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夜,诗人在宫中宿直,感受到的既有对权力与才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展现了汉朝皇帝对才子们的重视,春城的景象与皇帝的威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中间的描写则通过对花与竹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事的稀少,暗示了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孤独感。最后两句则提出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在皇宫的岁月中,能够长久地享受这份宁静与安逸,而不厌倦于权力的束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主留才子:表达了皇帝重视人才的态度。
- 春城直紫微:春天的城市映衬着皇权,寓意着繁荣与希望。
- 对花阊阖静:描绘了宫廷的宁静。
- 过竹吏人稀:人迹罕至,突显了孤独感。
- 裁诏催添烛:忙于皇命,体现了权力的责任与压力。
- 将朝欲更衣:即将迎接朝会,时间紧迫。
- 玉堂宜岁久:希望在皇宫中长久生活,体现了对权力地位的向往。
- 且莫厌彤闱:对权力与生活的感悟,呼唤着对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城直紫微”与“对花阊阖静”,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意象:春城、紫微、阊阖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又优雅的氛围。
- 比喻:将紫微星与皇帝相联系,暗示权威与崇高。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皇权、才华与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权力的渴望,也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城:象征着复苏与希望。
- 紫微:权力的象征,代表着皇帝的威仪。
- 竹:象征着清雅与孤傲。
- 玉堂:皇宫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汉主留才子”中的“才子”指的是谁? A. 文人
B. 武士
C. 商人
D. 农民 -
“阊阖”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山川
B. 宫殿的门
C. 花园
D. 河流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权力与宁静生活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更多表现出游子的孤独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离别的情绪,展现了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