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射策名先著,论兵气自雄。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流水蒹葭外,诸山睥睨中。
别君秋日晚,回首夕阳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和杨判官的送别之情。首先,诗人提到他们在射策方面的名声已经传扬开来,论及军事气魄自是雄壮。接着,诗人说,他们能够做到季布的诺言,却不提鲁连的功劳。最后,诗人描绘了流水和芦苇的景象,承载着诸山的目光。离别之时,正值秋日的傍晚,回首望去,夕阳映照着空旷的天际。
注释:
- 射策:指射箭的技艺,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 季布:指季布,他以诚信著称,能信守承诺。
- 鲁连:鲁连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代表着英雄的功绩。
- 蒹葭:即芦苇,生长在水边,常用作抒情的意象。
- 睥睨:形容俯视、注视的样子,透露出一种高傲的姿态。
- 夕阳:指日落时的太阳,象征着离别和时光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其诗作而著名。其诗风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送别、思乡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中丞和杨判官的离别有关,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唐代政治动荡,诗人通过送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李中丞、杨判官》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全诗开头以“射策名先著,论兵气自雄”引入,突显了李中丞和杨判官在军事上的才能与声望,展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接下来,诗人提到季布与鲁连,分别象征着信守诺言与丰功伟绩,暗示这两位朋友的品格与成就。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而描绘自然景色,流水与芦苇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一意象与“别君秋日晚,回首夕阳空”相呼应,尤其在傍晚的时刻,夕阳西下,象征着离别时的惆怅与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高远的视野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士人的豪情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射策名先著,论兵气自雄:开篇提到射箭技艺与军事才能,表明李、杨两位朋友在社会上的声誉与威望。
-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强调他们的诚信与能力,但不单提功绩,表现出谦逊。
- 流水蒹葭外,诸山睥睨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离别时的壮阔景象,山水相映,情感交织。
- 别君秋日晚,回首夕阳空:离别的时刻,夕阳西下,带来一种空虚感,暗示时光流逝与离愁别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射策名先著”与“论兵气自雄”,形成整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流水与蒹葭意象的结合,表现了离别的寂寥与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惜别之情,体现了唐代士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带走了一切不舍。
- 蒹葭:代表柔弱与坚韧,正如友谊的脆弱与坚定。
- 夕阳:象征离别与青春的逝去,带有浓厚的忧伤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中丞和杨判官在诗中分别象征什么? A. 诚信与功绩
B. 富贵与贫贱
C. 忍耐与放纵
D. 喜悦与悲伤 -
“流水蒹葭外”中的“蒹葭”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芦苇
C. 花朵
D. 树木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李叔同)
- 《夜泊牛津口》(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通过自然景象与离愁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李嘉祐的《送李中丞、杨判官》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情感更为激昂,而李嘉祐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