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不寐,枕上作》

时间: 2025-01-06 15:19:33

滕口感憧憧。

数遍鼍更倍觉慵。

窗外并无檐马响,丁东。

半是怔忪半是风。

妙手自空空。

已敝羊裘尚待缝。

枕畔不成蕉鹿梦,冬烘。

半作痴顽半作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滕口感憧憧。数遍鼍更倍觉慵。窗外并无檐马响,丁东。半是怔忪半是风。妙手自空空。已敝羊裘尚待缝。枕畔不成蕉鹿梦,冬烘。半作痴顽半作聋。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人静时,听见窗外蛙声阵阵,几次反复,更让人感到困倦。窗外没有檐下马蹄声,只有雨滴声轻轻落下。此时的我,半是迷惘,半是被风吹拂。我的手艺已经空无一物,旧的羊皮衣已破,仍需缝补。枕边的梦境也无法成型,似乎在冬天的烘烤中,心情变得痴呆,半聋半傻。

注释:

字词注释:

  • 滕口:指的是窗边,或是窗外的地方,形容听到的声音。
  • :指的是一种青蛙,寓意夜晚的喧闹。
  • 怔忪:形容迷迷糊糊,神情恍惚的样子。
  • 冬烘:指的是冬季的温暖,可能暗指一种情绪或状态的沉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蕉鹿梦”可与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梦境意象结合,代表着对理想或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陈常,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不眠之夜,表达了人在孤独时的心情与对生活的思索。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体现出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 不寐,枕上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的内心状态。开篇以“滕口感憧憧”引入,使用了生动的声音描写,勾勒出一种孤独而又略显迷惘的氛围。随着蛙声的反复,诗人越发感到困倦,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情感。这种情感在诗中不断深化,窗外的“丁东”声,既是外界的声音,也是内心的回响,仿佛在提醒着诗人某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接下来的“妙手自空空”则表达了一种失落感,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似乎已被现实压抑,无法施展。破旧的羊裘象征着他人生的困境与不安,暗示着他内心的焦虑与无奈。而“枕畔不成蕉鹿梦”则暗示了理想的破灭,诗人在梦中寻求的美好生活似乎遥不可及,内心的痴呆与无力感愈发明显。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与音韵的和谐,增强了音乐感,同时又通过意象的运用深化了主题,展现了孤独与思索的交织。诗人在寂静的夜里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反映了现代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困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滕口感憧憧”:描写夜深时,窗外的声音使人感到困倦。
  • “数遍鼍更倍觉慵”:反复的蛙声,加深了困倦的感受。
  • “窗外并无檐马响,丁东”:窗外没有马蹄声,只有雨滴声,渲染了孤独的氛围。
  • “半是怔忪半是风”:内心迷惘与风的吹拂相互交织。
  • “妙手自空空”:昔日的才华如今已空无,只剩失落。
  • “已敝羊裘尚待缝”:破旧的外衣象征着生活的困境,依然需要修补。
  • “枕畔不成蕉鹿梦,冬烘”:无法成形的美梦,暗示了对理想的无奈与失落。
  • “半作痴顽半作聋”:内心的痴呆与听觉的麻木,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怔忪”与“风”,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用“羊裘”象征生活的困窘。
  • 拟人:雨滴声的表现,使得环境充满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失落与理想破灭的深刻思考,体现出现代人在喧嚣世界中的无奈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夜晚的喧闹,反映内心的纷扰。
  • 羊裘:代表生活的困境,象征破旧与无奈。
  • 蕉鹿梦:梦境的象征,反映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滕口感憧憧”中的“憧憧”意指: A. 兴奋 B. 困倦 C. 惊慌

  2. “已敝羊裘尚待缝”中的“羊裘”指代: A. 一种动物 B. 破旧的衣物 C. 理想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 A.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 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陈常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在夜晚的静谧中表达了孤独与思索,但王陈常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而李白则是对乡愁的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与风格》
  • 《王陈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