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闺情》
时间: 2025-01-19 21:4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闺情
作者: 李雯 〔清代〕
凉雨似新秋,帘卷湘波不下钩。
看尽青山和黛湿,新愁,压下云屏角枕头。
常把带围收,银蒜低垂宝篆浮。
暗数松儿人不见,凝眸,浓绿阴阳燕子楼。
白话文翻译:
在这凉爽的细雨中,仿佛已经是初秋,帘子卷起,湘江的波涛不再钓鱼。
我看尽青山,山色湿润,心中生出新的忧愁,压抑在云屏的角落,躺在枕头上。
我常常将围巾收好,银蒜般的花朵低垂,像宝篆一样浮动。
暗暗数着松树,身边无人可见,凝视着,浓绿的阴影中,燕子在楼上飞舞。
注释:
- 凉雨: 指细雨,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 湘波: 指湘江的波浪,这里用以渲染情境。
- 黛湿: 黛色的山因为雨水而显得湿润。
- 云屏: 比喻窗帘,像云一样遮挡。
- 银蒜: 指一种植物,形状像蒜,寓意清新。
- 宝篆: 指古代的印章,象征珍贵。
- 松儿: 指松树,常用于表达孤独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女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诗词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细腻的情感流露。
创作背景:
《南乡子·闺情》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这首词写于闺房,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南乡子·闺情》是李雯通过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一位女子在细雨中独处时的孤独与愁思。诗的开头以“凉雨似新秋”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仿佛在唤起读者心中对秋天的微凉感受。接着,帘卷湘波的意象,既描绘了窗外的景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看尽青山和黛湿”一句中,青山的湿润与新愁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细致观察,却因心中烦忧而无法享受。后面的“常把带围收,银蒜低垂宝篆浮”,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围巾的收起和花朵的低垂,似乎在暗示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暗数松儿人不见,凝眸,浓绿阴阳燕子楼”,则通过暗数松树的象征与凝视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燕子楼的意象丰富了整首词的层次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爱与思念的故事。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李雯的艺术才能,也深刻反映了女性在那一时代的情感困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雨似新秋: 描绘了细雨的清新,营造出一种初秋的感觉。
- 帘卷湘波不下钩: 窗帘卷起,湘江的波涛不再钓鱼,暗示诗人心情的烦闷。
- 看尽青山和黛湿: 诗人细致观察山水,山色湿润,反映出内心的忧愁。
- 新愁,压下云屏角枕头: 新的忧愁压在心头,无法释放。
- 常把带围收: 诗人整理围巾,象征对生活的细致打理。
- 银蒜低垂宝篆浮: 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暗数松儿人不见: 孤独中暗暗数着松树,象征一种无形的孤独感。
- 凝眸,浓绿阴阳燕子楼: 凝视着周围的环境,充满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凉雨似新秋”将雨比作秋天,增强了季节感。
- 拟人: “银蒜低垂”让植物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 “浓绿阴阳燕子楼”中,阴阳对比增强了景象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女子在孤独与思念中的苦闷,展现了女性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情感深处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雨: 象征清新与忧伤。
- 青山: 代表自然的美好。
- 围巾: 象征温暖与关怀。
- 燕子: 代表春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凉雨似新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凉爽与忧愁
- C. 快乐
-
“暗数松儿人不见”中的“松儿”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松树
- C. 家人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秋天
- B. 雨与山
- C. 爱情
答案:
- B. 凉爽与忧愁
- B. 松树
- B. 雨与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如梦令》与李雯的《南乡子·闺情》,都表达了女性在情感上的细腻和对生活环境的观察。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波动,而李雯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两者在风格上都展现了女性独特的视角。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雯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