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1-06 14:5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闲自数黄花。三径虽荒均不赊。
山色青青当户见,堪夸。
赋媚依然恰似它。
碧水映明霞。一簇芙蓉傍浅沙。
针线笔床移得近,窗纱。
淡碧轻红绣出它。
白话文翻译:
我闲来数着院中的黄花,虽然三条小径已显荒凉,但依然不失风采。
山色青青,正好映入我的窗户,真令人赞叹。
那绚丽的景色依旧如故。
碧水映照着明亮的霞光,一簇芙蓉花正倚靠在浅沙边。
我把针线和写作的桌子挪得更近,透过窗纱,
淡淡的碧绿和轻柔的红色绣出这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字词注释:
- 闲自:闲来,指无事可做时自我消遣。
- 三径:指三条小路。
- 均不赊:均不显得迟钝或落后。
- 堪夸:值得夸耀。
- 赋媚:赋予美丽的景色。
- 芙蓉:荷花,象征清雅。
- 针线笔床:指用来缝纫和书写的桌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芙蓉”常常与清雅、纯洁相关联,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立(1648-1712),清代诗人,字希白,号秋水,晚号紫微。生于江苏,晚年居住于杭州,以词、诗闻名。其词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处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南乡子》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对庭院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首句“闲自数黄花”,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诗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接下来,“三径虽荒均不赊”,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虽然小径被荒草覆盖,但仍然显得生机勃勃。
“山色青青当户见”一句,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窗外的青山如同一幅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此处的“堪夸”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由衷赞美。而“赋媚依然恰似它”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的肯定与欣赏,仿佛在说,即便时间流转,自然的美丽依然如故。
后面的描写中,“碧水映明霞”构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水面上的倒影与霞光交相辉映,形成了和谐美丽的画面,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一簇芙蓉傍浅沙”,则通过细腻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色彩感。
最后两句,“针线笔床移得近,窗纱”不仅表现了生活的细节,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整首词,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自数黄花:闲暇时数着院中的黄花,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三径虽荒均不赊:尽管小径荒凉,但依然有其独特的美感。
- 山色青青当户见:窗外的青山映入眼帘,色彩鲜明。
- 堪夸: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山色的赞美。
- 赋媚依然恰似它:自然的美丽依旧如同之前的那样。
- 碧水映明霞:水面映照着明亮的霞光,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 一簇芙蓉傍浅沙:芙蓉花依偎在沙滩旁,增添了生动的景色。
- 针线笔床移得近,窗纱:生活细节的描绘,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 淡碧轻红绣出它:用淡雅的色彩勾勒出美丽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画卷,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淡碧轻红”,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美好。
- 山色:代表着自然的伟岸与静谧。
- 碧水与明霞:象征着和谐美好的人生状态。
- 芙蓉:象征清雅与纯洁,是自然美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乡子》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三径”指的是?
- A. 三条小路
- B. 三个山头
- C. 三种花
- D. 三条河流
-
“碧水映明霞”中的“碧水”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和谐
- C. 自然的美
- D. 生活的细节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顾贞立的《南乡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顾贞立的词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的静美,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个人的思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分析》
- 《顾贞立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