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端午》

时间: 2025-01-04 14:31:00

菰叶层层抟雪玉。

四角相成,盈握玲珑绿。

荐得琼盘犹未足。

艾兰香里呼醽醁。

解意钗光红炫目。

劝尽馀欢,莫自伤荣辱。

千载沉哀谁与复。

灵均醒醉皆幽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端午
作者: 谷海鹰

菰叶层层抟雪玉。四角相成,盈握玲珑绿。
荐得琼盘犹未足。艾兰香里呼醽醁。
解意钗光红炫目。劝尽馀欢,莫自伤荣辱。
千载沉哀谁与复。灵均醒醉皆幽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景,菰叶重重叠叠,像雪一样洁白,四角相接,仿佛握住了玲珑的绿色。虽然采摘了美味的粽子,但仍觉得不足。艾草和兰草的香气中,呼唤着美酒的醇香。看着红色的钗子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劝你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自伤名声和荣辱。在千年之后的沉痛哀思中,谁能再与我一同分享?无论是清醒还是醉酒,终究是孤独的。


注释

  • 菰叶:指一种水生植物的叶子,形状优美。
  • 抟雪玉:比喻菰叶如雪般洁白,像玉一样光滑。
  • 琼盘:美丽的食物,这里指的是端午节的粽子。
  • 艾兰:端午节时常用的艾草和兰草,象征驱邪避疫。
  • 钗光:指女性饰品的光华,象征美丽。
  • 荣辱:名声与耻辱。
  • 灵均:指古人灵均的酒,表示醉酒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谷海鹰,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生活、情感及传统文化,风格婉约清新,常常融入个人体验与时代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端午节前后,作者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表达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寄托,以及对人生荣辱、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端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传统文化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端午节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开篇的“菰叶层层抟雪玉”,用“雪玉”来比拟菰叶的洁白,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渗透出节日的清新气息。接下来的“荐得琼盘犹未足”,既有对美食的赞美,也暗含一种对物质追求的无尽渴望,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词中“艾兰香里呼醽醁”,艾草和兰草的香气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更象征着对健康的祈愿。而“解意钗光红炫目”,则将传统节日的装饰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节日的热闹氛围。

全词至最后一句,诗人回归到对人生的思考,千载之后的沉痛与孤独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体而言,谷海鹰的此作不仅是对端午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菰叶层层抟雪玉:描绘了端午的自然景象,菰叶如雪般清洁,象征纯净。
  2. 四角相成,盈握玲珑绿:形容粽子的形状,表达了对美食的期待。
  3. 荐得琼盘犹未足:尽管得到了美味,心中仍有不满,暗示对生活的追求。
  4. 艾兰香里呼醽醁:艾草的香气与酒香相交融,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5. 解意钗光红炫目:美丽的饰物映衬着节日的欢愉。
  6. 劝尽馀欢,莫自伤荣辱:劝诫要享受当下,不要过于在意名利。
  7. 千载沉哀谁与复:感叹时光流逝,孤独感油然而生。
  8. 灵均醒醉皆幽独:无论清醒还是醉酒,终究是孤独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菰叶层层抟雪玉”,通过比喻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劝尽馀欢,莫自伤荣辱”,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艾草和兰草象征着健康与祝福。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探讨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菰叶:象征自然的纯净。
  • 琼盘:象征丰盛的美食。
  • 艾兰:代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 钗光:象征美丽与女性的魅力。
  • 沉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情感和人生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端午节的习俗
    B. 人生的思考
    C. 自然景观
    D. 对美食的赞美

  2. “艾兰香里呼醽醁”中的“艾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酒
    C. 端午节的草药
    D. 一种美食

  3. “劝尽馀欢,莫自伤荣辱”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不要太在意名声与荣誉
    B. 劝人喝酒
    C. 批评他人
    D. 享受生活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日赐端午》:李白
  • 《端午》:朱自华

诗词对比

  1. 《端午日赐端午》: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文化。
  2. 《端午》:同样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解读与表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