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时间: 2025-01-01 19:54: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作者: 晏殊 〔宋代〕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廉海燕双飞去。
满恨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景象:曲折的栏杆依偎在碧绿的树下,轻柔的杨柳随风摇曳,像是展现着黄金般的丝绸。是谁把那美妙的钿筝移到了玉柱上呢?只见海燕在空中双双飞去,带走了满心的怨恨与游丝、落絮一起飘散。红杏花开之时,恰逢一场清明的细雨。醒来时,耳边传来黄莺的乱鸣,惊扰了我美好的梦境,让我无处寻觅那份宁静。
注释
- 六曲阑干:形容栏杆弯曲的样子,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 偎:依偎、依靠,表达了自然环境的亲密。
- 钿筝: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宴会或文人雅集。
- 玉柱:指高大的柱子,象征着美好的环境。
- 游丝:细长的丝线,常用来比喻轻盈、飘渺的感觉。
- 红杏:春天盛开的杏花,象征着春的生机。
- 清明雨:指春天的细雨,给人以清新、湿润的感觉。
典故解析
- 海燕:象征着自由与恋爱,双飞的燕子传达出恋人间的亲密。
- 春日:春天常被视为生机勃勃的季节,诗中通过春日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蕪湖,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其词风婉约细腻,语言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尤其是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蝶恋花》系列词作是晏殊在春日的某个闲暇时光所作,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词中透出一种闲适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梦境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的“六曲阑干偎碧树”,以柔和的画面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而宁静的春日午后。接下来的描写运用“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风拂面的温柔,金色的光线与绿树相映成趣,展现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满恨游丝兼落絮”,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美好瞬间的留恋。尤其是“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春花的生机,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
整首词在轻快的节奏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清醒与梦境之间徘徊,结尾的“惊残好梦无寻处”更是将这种无奈与惆怅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这种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一幅春日的画卷,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曲阑干偎碧树:描绘了曲折的栏杆依偎在青翠的树木旁,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自然氛围。
-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杨柳随风轻轻摇曳,阳光洒在其上,宛如金色丝线,展现出春天的柔美。
- 谁把钿筝移玉柱:引入乐器,暗示此时此刻的欢愉与悠然,问句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 穿廉海燕双飞去:海燕成双飞去,象征着恋爱与自由,同时也暗含离别之痛。
- 满恨游丝兼落絮:游丝与落絮象征着轻浮与无常,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春天杏花盛开,恰逢细雨,画面生动,气氛清新。
- 浓睡觉来莺乱语:醒来时被黄莺的鸣叫惊扰,暗示梦境的破碎与现实的喧嚣。
- 惊残好梦无寻处:最终的失落感,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追寻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金缕”比喻阳光的温暖,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环境显得更加生动亲切。
- 对仗:如“游丝兼落絮”,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日的自然景色,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曲阑干:象征着生活的曲折与美好。
- 杨柳:代表春天与柔情,象征着生命的春意盎然。
- 钿筝:象征着雅致与乐趣,体现了文人生活的情趣。
- 海燕:象征自由与欢愉,传达出恋爱的甜美。
- 红杏:象征春的生机与美好,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词中“六曲阑干”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山水
B. 树木
C. 栏杆
D. 河流 -
填空题:词中提到的乐器是__。
-
判断题:这首词表达的是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对/错)
答案:
- C
- 钿筝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春日美景的结合。
- 苏轼《蝶恋花》:在形式和主题上与晏殊的作品相似,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对比
- 晏殊 vs. 柳永:两者都是宋代著名词人,但晏殊的词更偏向于婉约细腻,而柳永的词则更加豪放,情感更为奔放。两者在描写自然与人情方面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晏殊词研究》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