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辞》

时间: 2025-01-04 09:29:12

焦尾器犹在,焦尾音无遗。

眷兹古人器,恒以今四丝。

纤手弄掩抑,类作箜篌悲。

赤城有佳士,今人古人师。

独作古先操,颀然如见之。

饮以化人酒,此味从谁知?

意思解释

焦尾辞

原文展示:

焦尾器犹在,焦尾音无遗。
眷兹古人器,恒以今四丝。
纤手弄掩抑,类作箜篌悲。
赤城有佳士,今人古人师。
独作古先操,颀然如见之。
饮以化人酒,此味从谁知?

白话文翻译:

焦尾的乐器仍然在,但焦尾的音色却已消失。
我怀念古人的乐器,常常以今人的乐器来代替。
纤细的手指抚弄着乐器,发出的声音就像箜篌的悲哀。
赤城有优秀的人,今人与古人都是我的老师。
我独自演奏古代的曲调,仿佛能看到古人。
饮酒可以化人,此种滋味又是谁能理解的呢?

注释:

  • 焦尾器:古代一种弦乐器,因其音色独特而著称。
  • 四丝:指现代乐器的四根弦,与古乐器相比。
  • 纤手:形容手指细腻,适合弹奏乐器。
  • 箜篌:古代弦乐器,音色悲凉。
  • 赤城:可能指赤城山,象征有才之士的聚集地。
  • 化人酒:指能使人陶醉的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生于元代,字用之,号阮亭,南宋末年人。以词、诗、散文见长,作品多表达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思考。他的诗风婉约而清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焦尾辞》创作于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中,诗人通过对古乐器的怀念与对音乐的深入探讨,表达了对古人与今人之间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焦尾辞》通过对焦尾乐器的描绘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思念。开篇提到焦尾器的存在与焦尾声的消逝,暗示文化的传承与失落。诗中提到“纤手弄掩抑”,生动地描绘了演奏时的细腻与情感,像是传递了一种悲切的情感。通过“赤城有佳士”,诗人引入了对今人与古人的对比,赞美古代才子,并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钦佩与向往。最后,诗人引出“饮以化人酒”,进一步深化了对美感与情感的思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节奏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焦尾器犹在,焦尾音无遗:乐器仍在,但音乐的情感已经失去。
  2. 眷兹古人器,恒以今四丝:对古代音乐器的怀念,表明现今乐器的不足。
  3. 纤手弄掩抑,类作箜篌悲:细腻的手指抚弄乐器,发出的声音如同箜篌般悲伤。
  4. 赤城有佳士,今人古人师:赤城有优秀的人才,今人与古人都值得学习。
  5. 独作古先操,颀然如见之:我独自演奏古曲,仿佛能看到古人的身影。
  6. 饮以化人酒,此味从谁知:饮酒能使人陶醉,这种滋味又有谁能理解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器的声音比作箜篌,体现了音乐的情感。
  • 拟人:将古人和今人比作老师,赋予文化传承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中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交织。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古代音乐和文化的怀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艺术的珍视与对现实文化传承的忧虑。通过对古今的比较,诗人表达了对优秀文化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强调了情感与艺术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 焦尾器:象征古代音乐的精华与文化的传承。
  • 纤手:象征对艺术的细腻把握与情感的投入。
  • 化人酒: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人际交往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焦尾辞》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杨维桢
    • C. 白居易
    •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焦尾器”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饮料
    • C. 一种诗体
    • D. 一种乐曲
  3. “赤城有佳士”中的“佳士”指的是?

    • A. 优秀的人才
    • B. 美丽的景色
    • C. 古代的乐器
    • D. 好喝的酒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探讨了对亲情与文化的思念,但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
  • 《春江花月夜》: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传》——对杨维桢的生平进行详细介绍。
  • 《古代音乐文化》——分析古代乐器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