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定相死寇(丙申六月,京口)》

时间: 2025-01-17 09:39:00

三朝勋旧半雕零,京口雄藩孰老成。

可是叔孙祈欲死,喜闻先轸面如生。

东园草暗铜驼陌,北固潮平铁瓮城。

珍重子仪谁可继,三军气色倍精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朝勋旧半雕零,
京口雄藩孰老成。
可是叔孙祈欲死,
喜闻先轸面如生。
东园草暗铜驼陌,
北固潮平铁瓮城。
珍重子仪谁可继,
三军气色倍精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对过往英雄的追忆与对时局的感慨。三朝的功勋与旧事已经有一半消逝,京口的豪杰中又有谁能够长久成名呢?然而叔孙祈愿意为国捐躯,令人高兴的是,先辈的英名仿佛还在眼前。东园的草色暗淡,铜驼的道路也变得荒凉,北固的潮水平静,铁瓮城显得寂寥。珍惜有才能的子仪,谁能接替他的伟业,三军的气色却显得更加精锐。

注释:

  • 三朝:指的是三个朝代,通常指宋、元、明等历史时期,暗指历史的更迭与英雄的消逝。
  • 勋旧:指曾经有功的旧人,强调历史上的功勋人物。
  • 京口:地名,古代的军事重镇,象征着权力与斗争的中心。
  • 叔孙祈:指叔孙通,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愿意为国捐躯。
  • 先轸:指的是先辈的英名与业绩。
  • 东园:指的是东边的园子,象征着荒凉与遗憾。
  • 子仪: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如李广等,寓意为人才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汝弼,号阮亭,元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丙申年六月,京口时局动荡,诗人感叹于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陨落,表达了对忠臣与英雄的敬仰与思念。

诗歌鉴赏:

《闻定相死寇》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思考的诗作,通过对过去英雄的追忆,诗人不仅展示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开头的“三朝勋旧半雕零”引入了历史的主题,勋旧的消逝让人不禁感慨英雄难再,时间的流逝无情。接着提到京口的雄藩与叔孙祈,体现了时局的复杂和对忠诚的渴望,诗人对叔孙祈的敬仰之情流露无遗。

在对比中,诗人也表现出对当下将领的关注,尤其是“珍重子仪谁可继”,不仅关心英雄的传承,也反映出对未来的担忧。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东园的荒凉与北固的静谧,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十分考究,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的反思,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诗人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出对历史、对人性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朝勋旧半雕零:历史上曾经的英雄功勋已经有一半消逝。
  2. 京口雄藩孰老成:在京口这个重要的地方,谁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3. 可是叔孙祈欲死:虽然有愿意为国捐躯的忠臣,如叔孙祈。
  4. 喜闻先轸面如生:令人欣慰的是,先辈的英名仿佛还在。
  5. 东园草暗铜驼陌:东边的草地已暗淡,铜驼的道路也变得荒凉。
  6. 北固潮平铁瓮城:北固的潮水平静,铁瓮城显得寂静。
  7. 珍重子仪谁可继:珍惜有才能的子仪,谁能接替他的伟业?
  8. 三军气色倍精明:三军的气色却显得更加精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与英雄的陨落。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如草暗、潮平)来渲染情感,增强诗歌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的变迁、人性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期待展开,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对英雄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暗:象征着衰败与失落。
  • 潮平:表示宁静与安稳,但也带有一丝冷清。
  • 子仪:象征着杰出人才的稀缺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京口”是指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江苏
    • C. 浙江
  2. “珍重子仪谁可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人才的珍惜
    • B. 对战争的期望
    • C. 对历史的无奈
  3.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出荒凉的感觉?

    • A. 三朝
    • B. 东园草
    • C. 铁瓮城

答案:

  1. B. 江苏
  2. A. 对人才的珍惜
  3. B. 东园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杨维桢与杜甫的作品均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的怀念,杜甫在《登高》中以自然景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而杨维桢则通过对过去英雄的回忆,强调了对忠诚与才能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