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记》
时间: 2025-01-01 17:57:17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
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冷泉亭记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此处省略原文内容)
白话文翻译
在东南的山水中,余杭郡是最美的。如果说到这个郡,灵隐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寺庙之中,冷泉亭更是最为卓越。亭子位于山下,水中央,寺庙的西南角。亭子不高也不大,但奇特之处在于它的选址,四周的美景尽收眼底。春天时,我爱那草木芬芳,树木苍翠,可以引导和谐的气息,畅通人的血气;夏天的夜晚,我爱泉水的清澈,微风的凉爽,可以去除烦恼和酒醉,令人心情愉悦。山上的树木像盖子,岩石像屏风,云从屋檐生起,水面与台阶平齐。坐在这里欣赏的人,可以在床下洗脚,卧在这里垂钓。更有那潺潺流水,清新柔滑。无论是平民还是道士,眼耳的尘埃,心舌的污垢,不需要洗涤,看到它们就能自然去除。潜在的利益和阴凉的好处,难以用言语表述,这正是冷泉亭在余杭郡中最为出色的原因。杭州市从郡城到四周环绕的山湖,容易形成美丽的风景。之前的郡守们,有相里君造的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的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的观风亭,还有卢给事元辅作的见山亭,而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建成此亭。因此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是极好的景致,能做的都已做到。后来的有心人虽有敏锐的眼光和巧妙的构思,却无从再添佳作。因此我接着前人的遗志,叙述而不创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 余杭郡:古代地名,现为杭州市的一部分。
- 灵隐寺:著名寺庙,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院之一。
- 冷泉亭:亭子名称,位于灵隐寺附近,以其清泉闻名。
- 草薰薰、木欣欣:形容春天草木生长的繁盛情景。
- 潺湲:形容水流声,清脆悦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内容而受到广泛喜爱。
- 创作背景:写作于长庆年间,白居易在此期间游览余杭,感受到自然之美,故作此文以记录和赞美冷泉亭的风景。
诗歌鉴赏
《冷泉亭记》是一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作品,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冷泉亭的环境与景致。诗中不仅有清泉流淌的自然美,还有对人们身心的抚慰和洗涤,展现出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春夏季节的描绘,体现了季节的变化对人情绪的影响,表达了他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作品中的描写细腻生动,既有景物的描写,又有情感的流露,使得整篇文章既具视觉冲击力,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文章开头提到余杭郡及其灵隐寺,强调了冷泉亭在其中的独特地位。
- 对亭子的环境细致描写,展现了春夏的不同景象与感受。
- 描述了亭子的功能和人们的活动,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山树为盖,岩石为屏”),增强了景物的立体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题围绕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宁静,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冷泉:象征着清新与洗涤,代表着自然的纯净。
- 亭子: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连接,提供安静的思考空间。
- 春夏:季节变化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情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冷泉亭位于哪个寺庙附近?
- A. 龙井寺
- B. 灵隐寺
- C. 西湖寺
- D. 杭州寺
- 答案:B
-
作者白居易的字是什么?
- A. 子昂
- B. 乐天
- C. 仁和
- D. 远山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冷泉亭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偏重于水景与亭子的结合,后者则更注重山的意境与秋天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