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太子九日宴玄圃诗》
时间: 2025-01-04 10:42:10意思解释
侍太子九日宴玄圃诗
原文展示
明明储后,冲默其量。
徘徊礼乐,优游风尚。
微言外融,几神内王。
就日齐晖,仪云等望。
本茂条荣,源澄流洁。
汉称间平,周云鲁卫。
咨我藩华,方轶前轨。
秋日在房,鸿雁来翔。
寥寥清景,霭霭微霜。
草木摇落,幽兰独芳。
眷言淄苑,尚想濠梁。
既畅旨酒,亦饱徽猷。
有来斯悦,无远不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庄重而优雅的宴会场景,太子以其深厚的修养与气度,展示了礼乐的和谐美好。诗中提到的“微言”表明了内心的修养和外在的表现,象征着太子的内外兼修。在美好的日子里,阳光普照,云彩和谐地聚集在一起。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河流清澈,树木繁盛,仿佛与历史上汉朝的安定相呼应。诗中出现的鸿雁飞翔,清晨的景色与微霜相映成趣,草木摇曳,幽兰独自盛开,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宴会的愉悦,以及与朋友共饮的温馨时刻,强调了友谊的美好和人际之间的温柔。
注释
- 储后:指太子,象征未来的君主。
- 冲默:指内心的深沉与静谧。
- 徘徊:徘徊于礼乐之间,指在礼仪与音乐中游走。
- 微言外融:微妙的言辞与外在的表现相结合。
- 齐晖:光辉齐整,形容光明的日子。
- 源澄流洁:水流清澈且干净,象征自然的美好。
- 汉称间平:指汉朝时期的安定与繁荣。
- 鸿雁来翔:鸿雁飞来,象征着秋天的气息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俭,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作常表现出对政治的思考和对人情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太子九日宴之际,宴会不仅是庆祝节日的场合,更是表达对太子的期望与祝福。诗人通过对宴会的描写,流露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侍太子九日宴玄圃诗》是一首立意深远、意境优美的诗作。诗人在描绘宴会的场景时,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展现了太子内外兼修的气度与修养。开篇的“明明储后”便引入了对太子的敬仰,随后通过“冲默其量”强调了其内心的深厚与静谧。接下来的句子充满了对礼乐的赞美,显示出古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随着诗境的推进,诗人通过“秋日在房,鸿雁来翔”描绘出一幅恬静而生动的秋日图景,既有对时节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最后,诗人从宴会的欢愉出发,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内心的满足,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王俭对诗歌艺术的高超把握,以及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明储后,冲默其量:明亮的太子,内心深沉宽广。
- 徘徊礼乐,优游风尚:在礼仪与音乐中徘徊,体现优雅的风范。
- 微言外融,几神内王:微妙的言辞与外在的表现相得益彰,展现内在的修养。
- 就日齐晖,仪云等望: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仪态与云彩和谐共望。
- 本茂条荣,源澄流洁:大自然生机勃勃,河流清澈。
- 汉称间平,周云鲁卫:汉朝的安定与周朝的风范相呼应。
- 咨我藩华,方轶前轨:向我询问华夏的盛况,超越了前人的轨迹。
- 秋日在房,鸿雁来翔:秋天的日子里,鸿雁飞翔,象征离别。
- 寥寥清景,霭霭微霜:清晰的景象和轻微的霜气交织。
- 草木摇落,幽兰独芳:草木凋零,唯有幽兰独自芬芳。
- 眷言淄苑,尚想濠梁:对淄苑的眷恋,仍想念濠梁的美好。
- 既畅旨酒,亦饱徽猷:畅饮美酒,心中充满美好的志向。
- 有来斯悦,无远不柔:有来者皆欢愉,远道而来的皆温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鸿雁来翔”与“霭霭微霜”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微言外融”,将言语与修养比喻为相辅相成的关系,生动形象。
- 拟人:如“草木摇落”,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太子的期望与赞美,同时反映出古代社会对礼乐文化的重视。通过宴会的欢愉,突显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强调了友谊与修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子:象征未来的希望与君主之道。
- 鸿雁:象征季节的流转与离别。
- 幽兰:象征高洁与独立的品德。
- 酒:象征友谊与欢聚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明储后”指的是谁?
- A. 王俭
- B. 太子
- C. 汉朝
- D. 鸿雁
-
“秋日在房,鸿雁来翔”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离别
- C. 安宁
- D. 春天
-
诗中表现的主题主要是?
- A. 自然风光
- B. 人际关系
- C. 对未来的期望
- D.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在王俭的《侍太子九日宴玄圃诗》中,明显体现出对礼乐文化的赞美,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二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古代诗人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和独特的自然描写风格。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王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