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蚕妇
杜荀鹤 〔唐代〕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蚕妇们的辛劳与无奈。她们的面容因劳作而失去了红润的色泽,生活的艰辛让她们无暇顾及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年复一年,人们只知道她们辛苦养蚕,却不明白她们全身被苎麻衣物束缚的苦楚。
注释:
- 粉色全无:指蚕妇的脸色失去了红润,暗示因劳作而疲惫。
- 饥色:饥饿的颜色,形容蚕妇的贫困和辛苦。
- 荣华:指富贵荣华的生活。
- 苎麻:一种植物,蚕妇所穿的衣物,象征她们的辛劳与贫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荀鹤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他通过蚕妇的辛劳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劳动者的忽视与不公。
诗歌鉴赏:
《蚕妇》通过描绘蚕妇的辛勤劳作,揭示了社会对劳动者的无知和冷漠。诗中描绘了一个鲜活的形象:蚕妇一年四季辛苦养蚕,却只换来一身的苎麻衣物,生活的艰辛使她们饱受煎熬。诗的前两句以“粉色全无饥色加”开头,直接呈现了蚕妇的憔悴与疲惫,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其生活的艰辛。而“岂知人世有荣华”则是一种无奈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能为力的悲哀。后两句“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更是将劳动的辛苦与生活的贫苦紧密相连,展现了劳动者的无声呐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色全无饥色加:蚕妇因劳作而面容憔悴,失去了红润的色泽,饥饿的状态更显得无情。
- 岂知人世有荣华:她无法理解世俗的富贵生活,生活的艰辛让她对荣华富贵感到遥不可及。
- 年年道我蚕辛苦:每年人们只知道她们辛苦地养蚕,却不知她们的真正困境。
- 底事浑身着苎麻:她们的劳作只换得一身粗糙的麻衣,显示出生活的贫困与辛酸。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蚕妇的辛苦与世间的荣华,凸显社会的不公。
- 拟人:将蚕妇的辛劳与无奈赋予情感,使其形象更加鲜活。
主题思想:整首诗意在揭示劳动者的艰辛,表达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劳动者的忽视与冷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象征辛勤与奉献,代表着劳动者的辛苦。
- 苎麻:象征贫困与无奈,表现了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粉色全无”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蚕妇的美丽
b) 蚕妇的疲惫与辛劳
c) 蚕妇的快乐 -
诗中提到的“苎麻”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辛劳与贫困
c) 快乐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述自然
b) 关心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命运
c) 表达爱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 《登高》杜甫:描绘了社会的艰辛与个人的无奈,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和杜荀鹤的《蚕妇》都展现了对劳动者命运的关注,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的衰亡与个人的无奈,而杜荀鹤则聚焦于个体劳动者的辛劳与困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