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曹月川先生祠》

时间: 2024-09-19 21:55:16

祠宇千年盛,大儒流泽长。

柏森招野色,台厂发天光。

统绪承濂洛,颉颃共薛王。

我□勤仰止,心印在𦎟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曹月川先生祠
作者: 王以悟 〔明代〕

祠宇千年盛,大儒流泽长。
柏森招野色,台厂发天光。
统绪承濂洛,颉颃共薛王。
我勤仰止,心印在墙。


白话文翻译:

这座祠堂历经千年依然辉煌,伟大的儒者的影响力长久流传。苍翠的柏树招引着野外的景色,台阶和院落散发着天光的辉煌。这里传承着濂溪和洛阳的文化,曹、薛两位先生的思想交相辉映。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心中的印记烙在了墙上。


注释:

  • 祠宇:指的是供奉先贤的庙宇。
  • :繁盛、兴旺。
  • 大儒:指杰出的儒者。
  • 流泽:流传和影响。
  • 柏森:形容柏树茂密。
  • 台厂:指院落和台阶。
  • 统绪:承接次序或传统。
  • 濂洛:指濂溪(荀子的别称)和洛阳的文化。
  • 颉颃:比肩并立。
  • 仰止:仰慕、敬仰。
  • 心印:心中留下的印记。

典故解析:

  • 曹月川:指的是曹植或曹操(文学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 濂溪、薛王:分别指的是周敦颐(濂溪)和薛道衡(薛王),都是传承儒家思想的重要人物,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以悟,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注重风景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对曹月川先生祠的拜访,表达了对先贤的崇敬与追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家文化的重视与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工整而富有韵味,诗人通过描绘曹月川先生祠的景象,表达了对伟大儒者的敬仰之情。开篇即以“祠宇千年盛”引入,展现了祠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接下来的“柏森招野色,台厂发天光”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这片充满生气的环境中。

诗中“统绪承濂洛,颉颃共薛王”,展示了儒家思想的传承与融合,表明了诗人对儒家文化深厚的理解和尊重。而最后一句“我勤仰止,心印在墙”,则是诗人对自身的反思,体现了对先贤智慧的认同与追求,表现出一种心灵的契合与精神的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曹月川先生祠的景致描绘,更是对儒家文化的思考与讴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祠宇千年盛”:描绘了祠堂的宏伟与历史的悠久。
    • “大儒流泽长”:强调了儒者思想的深远影响。
    • “柏森招野色”:用意象表现自然景色的生机与和谐。
    • “台厂发天光”:形容院落的明亮与开阔,象征智慧的光辉。
    • “统绪承濂洛”:表达了文化传统的承接与延续。
    • “颉颃共薛王”:指出了不同儒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我勤仰止”:表现了诗人对先贤的崇敬。
    • “心印在墙”:强调了心灵感受的深刻与持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柏森招野色,台厂发天光”,工整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儒者的崇敬与怀念,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视,强调了个人精神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柏树:象征长青、坚韧,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延续。
  • 台阶和院落: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体现了对先贤的敬仰。
  • 天光:寓意智慧的光辉,代表对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以悟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明代
    • C.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大儒”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周敦颐
    • C. 曹植
  3. “心印在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崇敬
    • C.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祭侄文稿》——王羲之
  • 《登鹤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王以悟《谒曹月川先生祠》王羲之《祭侄文稿》:两者均表现了对先贤的怀念与敬仰,但王以悟更侧重于自然景物与文化的结合,而王羲之则倾向于情感的深刻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