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度层冈迥,朝烟午未收。
豁开惊日近,风送觉身浮。
石阪马蹄软,霜天雁唳愁。
滔滔东去水,一柱自千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几次攀登高山的经历,清晨的烟雾在中午时分仍未散去。突然之间,阳光照耀,令人惊喜,微风轻拂,让人感觉身体仿佛要飘起来。山间的石阶上,马蹄踏在软软的土壤上,寒霜中孤雁叫唤,令人感到忧愁。滔滔不绝的东去之水,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注释
- 层冈:指重叠的山冈。
- 迥:高耸、突出的样子。
- 朝烟:早晨的雾气或烟雾。
- 豁开:形容开阔、明亮的状态。
- 惊日:形容阳光突然映入眼帘。
- 马蹄软:指马蹄踏在柔软的土壤上,感到轻松。
- 霜天:寒霜覆盖的天空。
- 雁唳愁:孤雁的叫声让人感到忧愁。
- 滔滔:形容水势浩大。
- 一柱自千秋:一根柱子象征着千秋万代,表达时间的悠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以悟,明代诗人,字君白,号澄怀,晚号天池,生于明中期。他是一位兼具诗、文、书、画等多方面才能的才子,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以悟游历白石山时,山水之间的景色激发了他的灵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王以悟的游历与内心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中“几度层冈迥”开篇即引出游历的经历,层层高山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攀登的艰辛与乐趣。接着“朝烟午未收”表现出时间的流逝,晨雾与阳光的交替,象征着希望与迷惘的交织。在“豁开惊日近,风送觉身浮”中,阳光的突然出现让人感到振奋,微风轻拂则使心境轻松,仿佛超脱于世俗之外。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逐渐转向阴郁的情感,“石阪马蹄软,霜天雁唳愁”,寒霜与孤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忧愁,仿佛在思考生命的孤寂与无常。最后一句“滔滔东去水,一柱自千秋”更是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结合,浩浩东去的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无尽,而“一柱自千秋”则让人沉思于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悠久。
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展现了王以悟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度层冈迥:指作者几次攀登高山,感受到高耸的山冈。
- 朝烟午未收:早晨的雾气到中午仍未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豁开惊日近:阳光突然照射,令人惊喜,象征希望的到来。
- 风送觉身浮:微风轻拂,令人感觉精神愉悦,仿佛飘然欲飞。
- 石阪马蹄软:马蹄踏在柔软的土壤上,表现出轻松的状态。
- 霜天雁唳愁:寒霜中的孤雁鸣叫,传达出忧愁的情感。
- 滔滔东去水:河水奔腾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一柱自千秋:长久的时间流逝中,象征着历史的悠久与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情感。
- 拟人:通过“风送”让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化的表现。
- 对仗:诗句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王以悟对生命的哲理理解,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深邃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冈:象征着高远与追求。
- 朝烟:代表着迷雾与未知。
- 阳光:象征希望与光明。
- 雁:孤独与思乡之情。
- 东去水: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几度层冈迥”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攀登的次数
- B. 山的高度
- C. 自然景观的美丽
-
“滔滔东去水”象征着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力量
-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以悟的《过白石山由宁家窝诣三门》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观,前者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表现了豪放与自由的情感。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王以悟生平与作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