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十四首 其十三》
时间: 2024-09-19 20:41:46意思解释
临江仙十四首 其十三
原文展示:
说定三秋词赋,此回不写悲音。斜阳无意我无心,吹香风更好,分与桂花阴。谁管乌啼于夜,低徊明月霜林。今生莫再梦中寻,随他千里外,添得两沉吟。
白话文翻译:
这一次我不再写关于秋天的悲伤词赋。夕阳懒散,我的心情也随之放空,微风送来香气,更加适合享受桂花的阴影。谁在乎夜晚的乌鸦啼叫,徘徊在清冷的明月和霜林之间?今生不再在梦中追寻,远方千里之外,只增添了几声沉吟。
注释:
字词注释:
- 说定:指已经决定。
- 三秋:秋天的三个月,通常用来象征丰收和思乡。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桂花阴:桂花树下的阴影,象征宁静与美好。
- 乌啼:乌鸦的叫声,暗示孤独或忧愁。
- 明月霜林:清冷的月光照在霜冻的树林上,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气氛。
- 沉吟:低声吟唱,表达内心的感慨或思索。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桂花”常与中秋节、团圆、思乡等主题相关,代表着美好的情感。
- “三秋”则是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描述秋天的丰收和思念,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添雪斋为当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创作,风格清新洒脱,常常融入现代情感与传统文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生活与情感的反思之际,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透过淡淡的秋意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情感,诗人通过“斜阳无意我无心”的自我表述,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从“吹香风更好,分与桂花阴”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融入,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美好值得珍惜,而非总是沉浸在悲伤之中。
“谁管乌啼于夜,低徊明月霜林”一句,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鸣。乌鸦的啼叫象征着无尽的思绪,而明月与霜林则营造出一种冷清的孤寂感。最后的“今生莫再梦中寻”更是表达了一种人生的觉醒,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再追寻虚幻的理想。
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秋天的特征,又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句之间的连贯与跳跃,让人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感,正是这种美感让人沉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说定三秋词赋,此回不写悲音:表达了对往昔沉重情感的告别,决定不再写悲伤的诗词。
- 斜阳无意我无心:夕阳的懒散正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放空。
- 吹香风更好,分与桂花阴:诗人享受自然的芬芳与宁静,体现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谁管乌啼于夜:对孤独感的淡然,乌鸦的叫声成为背景,不再成为负担。
- 低徊明月霜林:明亮的月光与霜冻的树林交织出一种清冷的美。
- 今生莫再梦中寻:一声告别,提醒自己不再在虚幻中徘徊。
- 随他千里外,添得两沉吟:表达了心灵深处的感慨与思索,虽千里相隔,心中仍有回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斜阳无意”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乌啼于夜,低徊明月霜林”,形成对照,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斜阳无意”,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沉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豁达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桂花:象征团圆与美好,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 明月: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内心的情感变化。
- 霜林:象征清寂与思索,营造出一种冷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斜阳”象征什么?
- A. 光明
- B. 时间流逝
- C. 生命的开始
-
诗人对“乌啼”的态度是?
- A. 非常在意
- B. 淡然处之
- C. 感到悲伤
-
诗中提到的“桂花阴”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宁静与美好
- C.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比较《临江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临江仙》更强调对自然的融入,而《如梦令》则更多展现了内心的柔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现代诗词史》
- 《添雪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