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珍妃井。己巳,一九二九年》
时间: 2025-01-04 08:51: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珍妃井
作者:黄咏雩 〔近代〕
合蒂花娇,苕华玉茜。
哀蝉流咽秋声颤。
胭脂待洗景阳羞,
金符枉抱渐台怨。
姑恶声催,子规望断。
青禽不返骅骝远。
风摇珠佩有归魂,
尘凋锦袜终伤乱。
白话文翻译
花瓣紧密,娇艳如花,
秋蝉悲鸣,声音颤抖。
胭脂尚未洗去,映衬着阳光的羞涩,
金符无故地怀抱着渐台的怨恨。
姑姑的催促声如恶魔般撕心,子规鸟已望断天边。
青鸟不再归来,骅骝马已远去。
风中摇曳的珠佩,仿佛带着归魂,
尘埃中凋零的锦袜,终究让人感到伤乱。
注释
- 合蒂:指花瓣紧密地合在一起,形容花的娇美。
- 苕华:意指美丽的花,象征美好的事物。
- 哀蝉:秋天的蝉鸣,表达人们对秋天的感伤。
- 胭脂:指妆饰,象征女性的美丽和羞涩。
- 金符:古代的符咒,象征着无谓的情感牵绊。
- 子规:杜鹃鸟,常用以象征离别和哀愁。
- 青禽:青鸟,象征着自由与归来的希望。
- 骅骝:指美好的马,象征着远去的美好事物。
- 珠佩:古代的装饰品,象征着美丽和思念。
- 锦袜:象征着繁华和美丽,但在尘埃中显得凌乱。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子规”和“青禽”都与古代文学中对离别和思念的主题有着深厚的联系。“子规”常被用来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怀念,而“青禽”则代表着对自由和归来的渴望。此外,诗中提到的“金符”与古代的符咒文化相关,暗示着对命运和情感的无奈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近现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常反映了自身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1929年,正值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愁别绪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珍妃井》在结构上采用了词牌的形式,字句之间交织着浓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从娇美的花朵到悲鸣的蝉声,再到流转的珠佩和凋零的锦袜,每一个细节都渗透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尤其是“子规望断”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离别和失去的无奈。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环境融合,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通过自然的变化,诗人反映出内心的波动,展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语言上也显得极为精致,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情感深度,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合蒂花娇,苕华玉茜:花朵紧密相连,娇艳动人;美丽的花像是玉石般珍贵,展现出自然的美好。
- 哀蝉流咽秋声颤:悲伤的蝉鸣在秋天的空气中回荡,声调颤抖,传递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 胭脂待洗景阳羞:胭脂尚未洗去,阳光下显得羞涩,暗示着女性的娇羞和美丽。
- 金符枉抱渐台怨:无谓的情感纠缠如同金符,渐台的怨恨使人心生无奈。
- 姑恶声催,子规望断:姑姑的催促声如同恶魔般让人心痛,杜鹃鸟已在远方消失,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 青禽不返骅骝远:青鸟不再归来,骅骝马已远去,暗示美好事物已经远离。
- 风摇珠佩有归魂:风中摇曳的珠佩,似乎在传递着归来的灵魂,表达对失去的渴望。
- 尘凋锦袜终伤乱:尘埃中的锦袜已然破败,最终只留下伤感的凌乱,象征着繁华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拟人:蝉声和风摇珠佩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对仗:诗句中使用了许多对仗的手法,如“姑恶声催,子规望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对离别的伤感。诗人在哀伤的同时,也对美的事物怀有深切的向往和追忆,体现了人对美好与纯真的向往,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美好和繁华,暗示着短暂的美丽。
- 蝉:代表着秋天的悲凉和离别的情绪。
- 珠佩:象征着美丽和思念,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
- 锦袜:象征繁华的消逝和内心的伤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合蒂”指的是:
- A. 花瓣紧密
- B. 粉红色
- C. 秋天的景象
-
“子规”在诗中象征:
- A. 美好的未来
- B. 离别与哀愁
- C. 自由的向往
-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忧伤
- C. 幽默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女性的细腻情感。
- 范仲淹《岳阳楼记》:从个人情感延伸到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视角更为宏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发展与思潮》
- 《黄咏雩及其诗歌研究》
以上内容为《踏莎行·珍妃井》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诗的深意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