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三》
时间: 2025-01-04 10:3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菱鉴蒙尘,兰膏泻泪。今春谙尽愁滋味。
阶前开了合欢花,床头叠起鸳鸯被。
芳草无情,东风有意。朦胧淡月帘垂地。
子规不去唤人归,三更故搅银屏睡。
白话文翻译:
这面菱形的镜子上沾满了灰尘,兰花的香膏流淌着泪水。今年春天我已体会尽了愁苦的滋味。门前开满了合欢花,床头的被子叠成鸳鸯形状。芳草是无情的,而东风却是有情的。朦胧的淡月透过帘子垂到地面。杜鹃鸟不停地叫着,唤人归来,深夜里打扰了我在银屏前的睡眠。
注释:
- 菱鉴:菱形的镜子,象征女性的美丽与忧愁。
- 兰膏:兰花的香脂,这里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泪水。
- 合欢花:象征团圆与爱情的花。
- 鸳鸯被:象征夫妻恩爱,夫妻共眠的被子。
- 芳草无情:指自然界的草木没有情感,反衬人的情感。
- 东风有意:东风带来希望与春意,象征人对春天的渴望。
- 子规:杜鹃鸟,常被认为是思乡情的象征。
- 银屏:指屏风,这里代表着诗人安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词作品见长。其作品常表达离愁别绪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踏莎行 其三》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士人多有离愁别绪,诗人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念之情。开篇的“菱鉴蒙尘,兰膏泻泪”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忧伤的氛围。菱镜上蒙尘,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兰膏流泪则表达了对美好记忆的怀念与失落。
接下来的描写中,合欢花与鸳鸯被的搭配,展现了人间的情感与温暖,但这种温暖又因芳草的无情而显得孤独。东风有意,意在传递希望与春意,但诗人却因子规的啼鸣而无法入眠,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愁绪的浓厚。
整首诗的情感层层递进,从对往昔的怀念到对现实的无奈,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孤寂,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菱鉴蒙尘,兰膏泻泪:镜子沾满灰尘,兰花香膏如泪流淌,象征着失去的爱情与美好。
- 今春谙尽愁滋味:今年春天已彻底体验了愁苦的滋味,表明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 阶前开了合欢花:合欢花在门前盛开,代表着爱情与团聚的美好愿景。
- 床头叠起鸳鸯被:床头叠成鸳鸯形状的被子,象征着夫妻之爱。
- 芳草无情,东风有意:自然的无情与东风的有情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 朦胧淡月帘垂地:淡淡的月光透过帘子洒下,营造了朦胧的夜景。
- 子规不去唤人归:杜鹃鸟不停地呼唤,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三更故搅银屏睡:深夜里被杜鹃声打扰,无法安眠,展示了无尽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菱鉴”和“兰膏”比喻人的内心世界。
- 对仗:如“芳草无情,东风有意”,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东风与芳草被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物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鉴:象征美丽与失落。
- 兰膏:象征情感的流失。
- 合欢花:象征团圆与爱情。
- 鸳鸯被:象征夫妻之爱与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菱鉴蒙尘”中,菱鉴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失落
C. 愁苦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合欢花”主要象征什么?
A. 秋天
B. 团圆与爱情
C. 孤独
D. 离别 -
“子规不去唤人归”中的“子规”指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D. 鹦鹉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体现了相似的离愁别绪。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俞士彪的《踏莎行》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和孤独,但俞士彪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深邃的思乡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