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怜重九日,握别素心人。
未饮茱萸露,先聆白雪音。
潘花飞远瀑,卫玉映长林。
自此起相忆,寒云万里深。
白话文翻译:
我自己怜惜这重阳节,和素心的人道别。
还没喝茱萸的露水,就先听到了白雪的声音。
潘花飞落在远处的瀑布上,卫玉的光辉映照在长长的林间。
从此开始思念,寒冷的云层在万里之外变得深邃。
注释:
- 重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代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 素心人:指内心纯洁的人,可能是指诗中的朋友或恋人。
- 茱萸露:茱萸是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人们会饮用茱萸酒,以祈求长寿。
- 白雪音:可能是指白雪飘落的声音,象征清冷的季节。
- 潘花:指潘江的花,可能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 卫玉:可能指卫国的美玉,形容光辉或者美丽。
- 寒云:象征着思念的深邃和远离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无,明代诗人,性情淡泊,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心中情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可能因节日而感到孤独与思念,借助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首句“自怜重九日”即点明了时节,诗人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对过往的怀念之情由此展开。接下来的“握别素心人”让人感受到一份亲密与不舍,似乎在告别的时刻,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
“未饮茱萸露,先聆白雪音”一句,诗人用“茱萸”和“白雪”两个意象,表达了对节日氛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思索。茱萸的露水象征着长寿的祝愿,而白雪的声音则暗示着寒冷与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后半部分“潘花飞远瀑,卫玉映长林”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潘花和卫玉的意象映衬出秋天的冷清与美丽,既是凝视大自然的结果,也是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最后一句“自此起相忆,寒云万里深”则将思念推向了深邃的境地,寒云代表了遥远的距离和深沉的情感,显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怜重九日: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珍视与自我怜惜。
- 握别素心人:道别的对象是一个内心纯净的人,透露出对方的重要性。
- 未饮茱萸露,先聆白雪音:未饮茱萸的露水,先听到白雪的声音,展现出节日的期待与内心的孤寂。
- 潘花飞远瀑,卫玉映长林: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远离与孤独的美。
- 自此起相忆,寒云万里深:思念的发源,深邃的寒云象征着思念的无尽与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云万里深”比喻了思念的深邃与遥远。
- 对仗:整首诗有对仗的美感,如“握别”和“相忆”之间的呼应。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如茱萸、白雪、潘花、卫玉等)表达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孤独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九日:象征长寿与团圆。
- 茱萸露:长寿的期待与祝福。
- 白雪音:孤独与寒冷,象征思念的情感。
- 潘花、卫玉:自然之美,反映内心的情感。
- 寒云:思念的深邃与遥远,象征对远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别称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九日
- C. 春节
- D. 元宵节
-
诗中提到的“茱萸”主要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长寿
- C. 离别
- D. 思念
-
“寒云万里深”中“寒云”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友人》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体现了思念之情,但其背景为月夜,意象不同,情感表达更为直接。
- 《送友人》:与《九日留别吴太仆春坪》同为送别诗,但更侧重于离别的悲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情感的表达与艺术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