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

时间: 2025-01-01 14:52:50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失题
作者:王昌龄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奸诈之人得志后,使得众人的心志动摇。狂风肆虐中原大地,烈火无情地焚烧着,连鸟巢都不再留存。一位明智之士的计策无法施展,导致大地万里萧条,生机全无。

注释:

  • 奸雄:指的是阴险狡诈的英雄或枭雄。
  • 得志:指得到了权势和地位。
  • 群心摇:众人的心志动摇不定。
  • 赤风:比喻猛烈的风,象征动乱。
  • 荡中原:意指大范围的破坏,尤其是中原地区。
  • 烈火:形容火势猛烈。
  • 遗巢:指鸟巢被烧毁,象征生灵的无处栖息。
  • 一人计:指某个有才智之人的计谋。
  • 空萧条:形容一片荒凉,毫无生气。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赤风荡中原”暗示了历史上多次战争导致的中原动荡,反映了战乱之下生灵涂炭的惨状。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诸多枭雄为争夺权力而引发的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号季凌,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也常表现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失题》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奸雄得志后的动乱,表达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与无奈。

诗歌鉴赏:

王昌龄的《失题》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社会主题。诗中“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直接揭示了权力的腐化与人心的动荡。接着,诗人用“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导致的毁灭性后果,展现出一种紧迫而又悲痛的情感。最后一句“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则是对有才之士被埋没的无奈感慨,突显出政治的黑暗和个人的无力感。这首诗不仅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体现了王昌龄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奸雄乃得志:指奸诈的人成功地获得了权力和地位。
  2. 遂使群心摇:这使得众人的心态变得动摇不定。
  3. 赤风荡中原:狂风猛刮,象征着动乱和毁灭。
  4. 烈火无遗巢:烈火蔓延,连鸟巢都没有留下,象征生灵的无处可归。
  5. 一人计不用:有才智的人无法施展自己的计谋。
  6. 万里空萧条:大地一片荒凉,生机全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赤风”和“烈火”比作动乱和灾难,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由于奸雄得志造成社会动荡的无奈与悲伤,反映了个人才能在权力斗争面前的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奸雄:象征着阴险狡诈的权力者。
  • 赤风与烈火:象征着战争与动乱带来的破坏与灾难。
  • 遗巢:象征着生灵的无家可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奸雄”指的是: A. 善良的人
    B. 阴险狡诈的人
    C. 忍耐的人
    D. 忧国忧民的人

  2. “赤风荡中原”中“赤风”的象征意义是: A. 和风细雨
    B. 温暖的阳光
    C. 狂风暴雨
    D. 平静的湖面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 A. 国家繁荣
    B. 个人的无力感
    C. 人民的幸福
    D. 政治的清明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展现了壮丽的边塞风光,但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关切。
  2. 李白的《将进酒》则强调个人豪情与对命运的反叛,表现出另一种对社会动荡的态度。

参考资料:

  • 《王昌龄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