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
时间: 2025-01-19 14:47: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六丑
作者:黄侃 〔近代〕
正凉霞绀海,漏瑟转西风微掣。小山桂丛,留人香半灭。却值佳节。曼衍鱼龙戏,万枝幡影,映五云高揭。骄嘶宝马香鞯热。络幕传签,淞波剪缬,迢迢蜃楼仙阙。听严城箫管,一霎吹彻。欢悰未歇,奈霜痕苧发。俊侣携游处,怀抱别。年芳又过鶗鴂。渐街尘倦步,霜寒侵袜。银花烬,细车声绝。不堪问玉殿秋期,剩了旧宫新月。清商怨休唱白雪。待夜阑更续传柑梦,釭华恨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霞光映照着广阔的海面,微风轻拂,笛声悠扬。小山上的桂花香气渐渐消散,正值佳节,渔龙舞动,万枝幡影交错,映衬着高悬的云彩。骏马嘶鸣,香鞯的温热让人感到欢愉。传递着消息的络幕,淞水的波光如剪裁的绫绸,遥远的蜃楼似仙阙。听着城中悠扬的箫声,瞬间吹彻心扉。欢愉的情绪尚未消散,却也不得不面对霜痕的侵袭。俊俏的伴侣相携游玩,但终究要道别。年华又如黄莺的鸣叫般流逝。街道渐显尘埃,步伐因霜寒而沉重。银花的余烬,细微的车声已无。无法再问玉殿的秋期,只剩下旧宫的新月。清商的怨曲不再唱白雪,待到夜深再续柑梦,灯下的愁恨难以解结。
注释
- 正凉霞绀海:正值凉爽的黄昏,霞光映照着深蓝的海面。
- 漏瑟转西风微掣:笛声悠扬,西风轻轻拂动。
- 曼衍鱼龙戏:鱼龙在水中嬉戏,形态曼妙。
- 骄嘶宝马香鞯热:骏马嘶鸣,香鞯散发热度。
- 严城箫管:严城的笛声和管乐。
- 霜痕苧发:霜寒侵袭,纤细的苧麻线发出暗淡的痕迹。
- 银花烬:银色的花火余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时期。他的诗歌多受宋词影响,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六丑》创作于一个以秋天为背景的时节,正值节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六丑》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意象多样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秋天的景色时,融入了对人情的细腻观察。诗开头便以“正凉霞绀海”引入,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清新,接着以“漏瑟转西风微掣”展现了乐声与微风交融的美好画面。小山上的桂花香气虽将消散,但佳节的氛围依然浓厚,诗人用“曼衍鱼龙戏”将欢乐与庆典的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俊侣携游处,怀抱别”一段,既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又蕴含了离别的淡淡哀伤,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结尾部分,“待夜阑更续传柑梦,釭华恨结”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无奈,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凉霞绀海:描绘秋天的清凉气息与大海的广阔。
- 漏瑟转西风微掣:笛声传递着柔和的气息,展现音乐的流动感。
- 小山桂丛,留人香半灭:桂花的香气渐渐消逝,暗示着时光流逝。
- 曼衍鱼龙戏,万枝幡影: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鱼龙的嬉戏生动形象。
- 骄嘶宝马香鞯热:马的嘶鸣与香鞯的热气,表现出欢乐的气氛。
- 络幕传签:通过传递消息的细节,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温度。
- 听严城箫管,一霎吹彻:音乐的瞬间美妙感,传达了心灵的共鸣。
- 欢悰未歇,奈霜痕苧发:欢愉未消,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忧伤。
- 俊侣携游处,怀抱别: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离别的惆怅。
- 渐街尘倦步,霜寒侵袜:街道的尘埃与霜寒的侵袭,表现出时光的疲惫感。
- 银花烬,细车声绝:宁静的环境中,细微的声音消失,暗示孤独。
- 不堪问玉殿秋期: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
- 清商怨休唱白雪:对往昔的怀念与失落。
- 待夜阑更续传柑梦,釭华恨结:未来的期盼与难以解开的情感纠葛。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音乐与自然景色结合,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使情感更具生动性。
- 对仗:在句式上运用对仗手法,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深切的思考,情感基调在欢愉与忧伤之间徘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霞:象征着秋天的清新与宁静。
- 桂丛: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人情。
- 鱼龙: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欢愉。
- 宝马:代表着富贵与荣耀。
- 霜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六丑》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侃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曼衍鱼龙戏”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悲伤的离别
B. 节日的热闹
C. 秋天的孤独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哪个方面?
A. 自然美景
B. 人际关系的变化
C. 财富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人情冷暖与时光流逝。
- 李清照的词作: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与《六丑》:两者均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时光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历史的厚重感,而黄侃则侧重于人事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赏析》
- 《黄侃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