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 和简庵秋斋静坐》
时间: 2025-01-19 19:5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拜星月慢 和简庵秋斋静坐
作者:周岸登 〔清代〕
泪蜡销更,吟蛩凄夜,解识闻根喧静。
月子窥人,觉秋娥妆靓。
渐空外断续疏砧促,漏声里短笛哀笳遥应。
绕树惊乌,悄归飞不定。
背冰奁照彻停空镜。
天香满斗尽婵娟影。
印证。古怨今愁,苦铢衣清冷。
洞庭暮瑟朱弦迸。
湘烟散宋玉添悲哽。
啼梦误卜了镫花,碧釭摇夕暝。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月光和秋夜中静坐的孤独情景。诗人感到内心的凄凉,泪水如蜡烛般融化,夜晚传来的虫鸣声令人感伤。在月光下,诗人看到月亮似乎在窥视自己,映照出秋夜的美丽与孤寂。窗外的声音断断续续,似乎是急促的砧声和哀怨的笛声交错在一起。夜空中惊起的乌鸦不时飞过,飞行不定,仿佛在表达诗人的不安。月光如镜,清冷而明亮,映照出天上的香气和月光的柔美。古老的怨愁与现今的伤感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无奈和忧伤。洞庭湖的晚霞如同古琴的乐声,带着悲哀的情绪。最后,梦中啼哭的情景与摇曳的灯光交织在一起,渲染出夜的沉静与惆怅。
注释
- 蜡:蜡烛,用于照明,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蛩:蟋蟀,夜间吟唱,常与秋天的寂寥相联系。
- 月子:指月亮,古代诗词中常用来代表美好的事物。
- 秋娥:指秋天的美丽,结合“妆靓”描绘出秋夜的迷人景象。
- 漏声:指漏水的声音,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 湘烟:指湘江的雾气,代表着忧伤的情感,借用王逸之《九思》中宋玉的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感为题材,充满了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期。诗中渗透着对秋夜的沉思与对过往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诗歌鉴赏
《拜星月慢 和简庵秋斋静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在秋夜静坐时的内心感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开篇以“泪蜡销更”引入,便给人一种凄凉的氛围,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随后,虫鸣声和月光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秋夜的孤寂感。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出“古怨今愁”的主题,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与现状的无奈。
诗中的“洞庭暮瑟朱弦迸”一联尤为动人,洞庭湖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与“朱弦”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古韵与现代感交融的情绪。这一段落不仅具有音乐美感,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沧桑感。整首诗在语言上精致而含蓄,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泪蜡销更:泪水如蜡烛融化,象征悲伤的情感。
- 吟蛩凄夜:蟋蟀在凄凉的夜晚吟唱,突显秋夜的孤寂。
- 解识闻根喧静:慢慢识别到安静的深处,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闹形成对比。
- 月子窥人:月亮似乎在窥视自己,体现出孤独的感受。
- 觉秋娥妆靓:秋天的美丽仿佛在妆扮,描绘出秋夜的迷人景象。
- 渐空外断续疏砧促:外面声音断断续续,描绘出夜的寂静与急促。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月子窥人”,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
- 比喻:将泪水比作蜡烛,象征生命的脆弱。
- 对仗:如“古怨今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文化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蜡:象征悲伤与生命的脆弱。
- 蟋蟀:秋夜的声音,代表孤独与思考。
- 月亮:象征美好与孤独的双重性。
- 洞庭湖: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泪蜡销更”是什么意思?
- A. 眼泪像蜡烛一样融化
- B. 生活如同蜡烛一般短暂
- C. 眼泪流淌不止
- D. 所有选项都对
-
“古怨今愁”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生活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A和B
-
“月子窥人”中的“月子”是指什么?
- A. 月亮
- B. 夜空
- C. 秋天
- D. 诗人
答案:
- A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但更注重于自然景物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壮志。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而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周岸登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