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庚午冬日上海》

时间: 2025-01-06 09:32:42

北雁传书惊岁暮。

却喜开缄,好咏犹如故。

倾盖何须逢旧雨。

题襟佳话无今古。

日月同辉源溯楚。

振采飞声,逸响谁能阻。

且听古都新韵语。

词仙霄汉翩翾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庚午冬日上海
作者: 张珍怀 〔近代〕

北雁传书惊岁暮。
却喜开缄,好咏犹如故。
倾盖何须逢旧雨。
题襟佳话无今古。
日月同辉源溯楚。
振采飞声,逸响谁能阻。
且听古都新韵语。
词仙霄汉翩翾舞。

白话文翻译

北雁带着书信飞来,惊动了岁末的宁静。
但我却喜悦地打开信件,仍然能唱出美好的诗句。
何必在这里遇到昔日的雨水呢?
诗句题材的美好故事,无论古今都是不分的。
日月交辉,源头可以追溯到楚国。
声声悦耳的旋律,谁又能阻挡这逸响?
且听这古都的新韵语。
词仙在云汉之间翩翩起舞。

注释

  • 北雁:这里指的是北方的雁,象征着远方的消息和信件。
  • 惊岁暮:惊动了年末的宁静。
  • 开缄:打开信件的意思。
  • 倾盖:指的是诗歌中的情感或故事。
  • 佳话:美好的故事。
  • 无今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 源溯楚:追溯到楚国,楚国在历史上以文化著称。
  • 振采飞声:形容音乐或诗句的美妙。
  • 逸响:优美的声音。
  • 古都: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城市。
  • 新韵语:新的诗韵和语言风格。
  • 词仙:形容才华横溢的词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珍怀(生卒年不详)是近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常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的诗风多样,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意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庚午年冬季,正值岁末之际,诗人通过北雁传书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人和旧时光的思念。在上海这座城市的背景下,体现了文化交融与时代变迁的特征。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庚午冬日上海》,以北雁传书开启,全诗通过北雁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诗歌的热爱。开篇“北雁传书惊岁暮”,不仅描绘了冬季的萧瑟景象,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诗句的珍视,尽管身处现代,但他依然能从往昔的旧雨中汲取灵感。诗中提到的“日月同辉源溯楚”,则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悠久与博大,体现了诗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自觉。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结尾“词仙霄汉翩翾舞”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暗示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人在传承古典之美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的气息,展现了他对诗词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北雁传书惊岁暮:北雁传递的信件打破了岁末的宁静,暗示着思念的情感。
    2. 却喜开缄,好咏犹如故:尽管岁末来临,诗人依然对诗歌保持热情,感到欣喜。
    3. 倾盖何须逢旧雨:不必再回忆旧日的雨水,诗人强调的是新故事。
    4. 题襟佳话无今古:无论古今,好的故事总是值得记录。
    5. 日月同辉源溯楚:日月同辉,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楚国。
    6. 振采飞声,逸响谁能阻:优美的声音无人可以阻挡,强调诗歌的力量。
    7. 且听古都新韵语:呼吁大家倾听古都的现代诗句。
    8. 词仙霄汉翩翾舞:形容诗词如仙人般在空中翩翩起舞,象征着诗的自由与美丽。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日月同辉”、“振采飞声”,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同时,使用了比喻,通过“词仙”形容词人的才情,显示了诗人的自信与对文学的热爱。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现代生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北雁:象征远方的消息与思念,金秋时节的归雁常常代表着人间情感的羁绊。
  • 信件:传递情感与思念的载体,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 古都:代表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史的见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雁传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思念
    • B. 喜悦
    • C. 悲伤
    • D. 恐惧
  2. “日月同辉源溯楚”中的“楚”指的是哪个国家?

    • A. 齐国
    • B. 楚国
    • C. 秦国
    • D. 宋国
  3. 诗中提到的“词仙”是指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词人
    • C. 词牌
    • D. 诗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蝶恋花·庚午冬日上海》《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感悟的深刻,前者更注重于文化的传承和内心的感受,而后者则更多地描绘了豪情与壮志。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看法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